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沈道虔,吴兴武康人。少仁爱,好《老》、《易》,居县北石山下。孙思乱后民饥荒,县令庾肃之迎出县南废头里,为立小宅,临溪,有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沈道虔,吴兴武康人。少仁爱,好《老》、《易》,居县北石山下。孙思乱后民饥荒,县令庾肃之迎出县南废头里,为立小宅,临溪,有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沈道虔,吴兴武康人。少仁爱,好《老》、《易》,居县北石山下。孙思乱后民饥荒,县令庾肃之迎出县南废头里,为立小宅,临溪,有山水之玩。时复还石山精庐,与诸孤兄子共釜庾之资,困不改节。受琴于戴逵,王敬弘深敬之。郡州府凡十二命,皆不就。
  有人窃其园菜者,还见之,乃自逃隐;等窃者取足去后乃出。人拔其屋后笋,令人止之,曰:“借此笋欲令成林,更有佳者相与。”乃令人买大笋送与之,盗者惭不取,道虔使置其门内而还。常以捃拾以自资,同捃者争穗,道虔谏之不止,悉以其所得与之,争者恧,后每争,辄云:“勿令居士知。”
  冬月无复衣,戴颥闻而迎之,为作衣服,并与钱一万。既还,分身上衣及钱,悉供诸兄弟子无衣者。乡里年少,相率受学。道虔常无食,无以立学徒。武康令孔欣之厚相资给,受业者成得有成。太祖闻之,遣使存问,赐钱三万,米二百斛,悉以为嫁娶孤兄子之资。
  征员外散骑侍郎,不就。累世事佛,推父祖旧宅为寺。至四月八日,每请像。请像之日,辄举家感恸焉。道虔年老,菜食,恒无经日之资,而琴书为乐,孜孜不倦。太祖敕郡县令随时资给。元嘉二十六年,卒,时年八十二。    (选自《宋书·卷九十三》) 
1.下列各组中,加线词语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人拔其屋后笋,令人止——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等窃者取足去后出——令秦武阳为副
C.受业者得有成——群贤毕至,少长
D.人拔屋后笋——而余亦悔随之
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沈道虔“仁爱”的一组是(  )
①困不改节
②有人窃其园菜者,还见之,乃自逃隐
③郡州府几十二命,皆不就
④借此笋欲令成林,更有佳者相与
⑤悉以其所得与之
⑥既还,分身上衣及钱,悉供诸兄弟子无衣者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道虔最初居住在石山下,县令把他接出来,并给他建了环境很好的小宅,但他仍然会经常回到石山下的小屋里。
B.沈道虔非常仁爱,有人拔他的笋,他却送给人家大的;把太祖赐给他的钱和粮食,都用做兄长的孩子的嫁娶费用。
C.同拾麦穗的人抢沈道虔的麦穗,他就给人家;对方觉得很惭愧,以后就再也不抢别人的麦穗了。
D.沈道虔虽然生活拮据,甚至常常一天都不能保证吃饱,但他却以弹琴写字为乐,孜孜不倦。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人窃其园菜者,还见之,乃自逃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还,分身上衣及钱,悉供诸兄弟子无衣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C
4.(1)有人偷沈道虔家菜园的菜,(沈道虔)回来看到了,自己便躲了起来。
  (2)(道虔)回去之后,把自身的衣服和钱都分送给了没有衣服的侄子。(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孙文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城,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冈上一杯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
  ②秦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①损失可谓大矣
  ②孰能讥之乎
C.①全国久蛰人心
  ②赂秦而力亏,破灭道也
D.①尤倍重三十年前
  ②冰,水为之,而寒水 
2.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作者“滋可痛已”的情感的一组是(  )
①踬踣者屡
②碧血横飞,浩气四塞
③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④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
⑤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
⑥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⑦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 
A.①⑤⑦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③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序一般是说明写书的意图、经过,或介绍评价书的内容。本文题为序,却不是就书论书,而是就书以评史论世,借序来“勖国人”。
B.本文是孙中山先生为自己所编辑的《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写的序。就其内容来看,与其说是一篇序文,倒不如说是一篇借先烈的伟大精神来鼓舞士气、激励民心的战斗檄文。
C.黄花冈烈士在武昌革命中血肉横飞,最后都被焚而死。作者号召国人要学习他们的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实现真正理想的中华民国。
D.作者把黄花冈烈士比作田横五百壮士,把自己比作司马迁,为没能为黄花冈烈士立传而感到内疚。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建安)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奸臣)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
  (建安十三年)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
  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三国志·吴主传》)
  注:①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周公制定的礼法制度,他的儿子、受封于鲁国的伯禽却没有遵守。按照古人的解释,伯禽在服丧期间,徐戎(周代居住在今徐州一代的少数民族)作乱,伯禽就停止服丧而率兵讨伐,平定了徐戎。②濡须坞:修建在濡须口的堡坞,夹濡须水而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权哭未及                  息:停止
B.会稽太守                  领:兼任
C.公烧其余船退           引:拉
D.此哭时邪                  宁:难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孙权励精图治的一组是(     )
①策薨,以事授权   ②招延俊秀,聘求名士         ③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
④公烧其余船引退   ⑤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    ⑥权与相拒月余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继位之后,任用贤才,优礼士人,用对待师傅之礼事奉张昭、周瑜、鲁肃、诸葛瑾等人,一时间,孙权手下人才济济。
B.荆州牧刘表死后,其子刘琮投降曹操。此时的东吴内部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联合刘备与曹操决战,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C.孙权到秣陵(建业)后,曹操来犯,孙权与曹操大战于濡须坞,双方均不能获胜。看到孙权阵容齐整,曹操只好撤兵。
D.孙权作为一代英主,面对曹操的入侵,敢于抗击;经过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后又在濡须之战中取得胜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阳固,字敬安。性散傥,不拘小节。少任侠,好剑客,弗事生产。年二十六,始折节好学,遂博览篇籍,有文才。太和中,从大将军宋王刘昶征义阳。昶严暴,治军甚急,三军战栗无敢言者。固启谏,并面陈事宜。昶大怒,欲斩之,使监当攻道。固在军勇决,志意闲雅,了无惧色。昶甚奇之。军还,言之高祖。年三十余,始辟大将军府参军事。
  初,世宗委任群下,不甚亲览,好桑门之法。尚书令高肇以外戚权宠,专决朝事;又成阳王禧等并有衅故,宗室大臣,相见疏薄;而王畿民庶,劳敝益甚。固乃作《南北二都赋》,因以讽谏。
  世宗末,中尉王显起宅既成,集僚属飧宴。酒酣问固曰:“此宅何如?”固对曰:“晏婴湫隘,流称于今;丰屋生灾,著于《周易》。此盖同传舍耳,唯有德能卒。愿公勉之。”显默然。他日又谓固曰:“吾作太府卿,库藏充实,卿以为何如?”固对曰:“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一,州郡赃赎悉入京藏,以此充府,未足为多。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显大不悦,以此衔固。又有人间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既无事役,遂阖门自守,著《演赜赋》,以明幽微通塞之事。肃宗即位,大军征硖石,敕为仆射李平行台七兵郎。平奇固勇敢,军中大事悉与谋之。又命固节度水军,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军罢,太傅、清河王怿举固,除步兵校尉,领汝南王悦郎中令。寻加宁远将军。时悦年少,行多不法,屑近小人。固上疏切谏,以感动悦,悦甚敬惮之。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丁母忧,号慕毁病,杖而能起。练祥之后,犹酒肉不进。时固年逾五十,而丧过于哀,乡党亲族咸叹服焉。
  神龟末,清河王怿领太尉,辟固从事中郎。属怿被害,元义秉政,朝野震悚。怿诸子及门生吏僚莫不虑祸,隐避不出,素为怿所厚者弥不自安。固以尝被辟命,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仆射游肇闻而叹曰:“虽栾布、王修何以
  尚也?君子哉若人!”固刚直雅正,不畏强御,居官清洁,家无余财。终殁之日,室徒四壁,无以供丧,亲故为其棺殓焉。(节选自《魏书》)
  【注】①桑门:即“沙门”,佛教专指依戒律出家修道的人。②衅故:罪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二十六,始节好学——折:改变   
B.始大将军府参军事——辟:征召
C.显大不悦,以此固——衔:贬谪官职  
D.以幽微通塞之事——明:表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军还,言高祖     ②邪曲害公也 
B.①以讽谏        ②相如持璧却立
C.①以为举得人      ②吾还也   
D.①无事役         ②管仲用,任政于齐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阳固“不畏强御”的一组是(   )
①固启谏,并面陈事宜   ②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 
③以明幽微通塞之事    ④ 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 
⑤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 ⑥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固性格洒脱大方,不拘小节。年轻时,好 行侠仗义,不营正事。到二十六岁时,开始 转变,勤奋好学。
B.面对严暴的将军,阳固敢于直谏,凭勇敢果 决终获认可;面对敌人,他有勇有谋,设奇计取得胜利。
C.皇帝昏庸,权臣专断,阳固写《南北二都赋》《演赜赋》讽谏;中尉王显侈奢自夸,他毫不客 气,直言相劝。
D.阳固为人至孝至义。母亲去世,他“丧过于哀”,让人叹服;为报清河王知遇之恩,他不顾安危,“尽哀恸哭”,令人敬佩。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薄。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
  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喧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言特立所言事失实。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侮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以近族得减死——论:争论,辩论
B.宜嘉名,以光潜德——锡:cì, 通“赐”,赏赐。
C.世宗之,遂归田里——宥:宽恕,饶恕。
D.县民素特立 ——贤: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贤明”。
2.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
①其子匿他舍,捕得之          ②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
③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      ④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
⑤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⑥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③④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特立做事很讲究策略,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于是,将将军绑起来关进监狱。
B.东帅纥石烈牙兀喧向来对读书人不尊敬,故意刁难张特立,令他在三日之内备足军粮器械。
C.由于张特立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致使白撒到金世宗那里告状,他因此解官回到了家乡。
D.晚年,张特立隐居田园,朝代变换也始终如一,被元世祖封为“中庸先生”。                               
4.请将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海宁孝廉查伊璜继佐,崇祯中名士也。尝冬雪,偶步门外,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呼问曰:“闻市井有铁丐者,汝是否?”曰:“是也。”曰:“能饮乎?”曰:“能。”引入发醅,坐而对饮。查已酩酊,而丐殊无酒容。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询其衣,曰:“入夏不须此,已付酒家矣。”曰:“曾读书识文字乎?”曰:“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询其氏里,曰:“吴姓,六奇名,东粤人。”问:“何以丐?”曰:“少好博,尽败其产,故流转江湖。自念叩门乞食,昔贤不免,仆何人,敢以为污!”查遽起,捉其臂曰:“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六奇者,家世潮阳,祖为观察,以樗蒲故,遂为窭人。既归粤,寄食充驿卒,稔知关河厄塞形势。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六奇请得见大帅言事。既见,备陈诸郡形势,因请给游札数十通,散其土豪,所至郡县,壁垒皆下。帅上其功,十年中,累官至广东水陆师提督。
  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水行三千里,供帐极盛,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至戟门,则蒲伏泥首,登堂,北面长跪,历叙往事,无所忌讳。入夜,置酒高会,身行酒炙。歌舞妙丽,丝竹迭陈,诸将递起为寿,质明始罢。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将归,复以三千金为寿,锦绮、珠贝、珊瑚、犀象之属,不可訾计。
  初,查在惠州幕府,一日游后圃。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问之,则以巨舰载致吴中矣。今石尚存查氏之家。
  注释:①樗蒲:古代赌博。
1.对下面句子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查起,捉其臂曰——遽:于是,就
B.会王师入粤,逻者六奇——执:捉拿,拘捕
C.衣以絮衣,不,径去——谢:感谢
D.知关河厄塞形势——稔:熟悉
2.下列句中加线字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问:“何丐?”——是社稷之臣也,何伐为? 
B.敢以为污——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C.厚资遣——杳不知其所
D.锦绮、珠贝、珊瑚、犀象属——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3.下列选项中分别属于表现查继佐“施之恩惠”和吴六奇“知恩图报”的一组是(     )
A.吴生海内奇士——以三千金为寿,邀至入粤
B.引入发醅,坐而对饮——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
C.留引痛饮一月,厚资遣之——备陈诸郡形势
D.帅上其功——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六奇不同于一般人,外貌奇特,身为乞丐,别人请他喝了酒,赠给了他衣服,他却连声道谢都没有,就径直走了。
B.吴六奇认为自己成为乞丐的原因有:一是自己读过书,识得字;二是年轻时嗜好赌博,输光了家产。
C.吴六奇做乞丐时,他觉得行乞玷污自己的名声。后来,他步入仕途,多次升官,一直做到广东水陆师提督。
D.文章叙述了吴六奇的一些传奇经历,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性豪荡、熟地理、有韬略、知恩图报的奇士形象。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