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目录序曾巩 《陈书》六本纪,三十列传,凡三十六篇,唐散骑常侍姚思廉撰。 始思廉父察,梁、陈之史官也。录二代之事,未就而陈亡。隋文帝见察甚重之,每就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7 期末题
《陈书》目录序 曾巩 |
《陈书》六本纪,三十列传,凡三十六篇,唐散骑常侍姚思廉撰。 始思廉父察,梁、陈之史官也。录二代之事,未就而陈亡。隋文帝见察甚重之,每就察访梁陈故事,察因以所论载,每一篇成辄奏之,而文帝亦遣虞世基就察求其书,又未就而察死。察之将死,属思廉以继其业。唐兴,武德五年,高祖以自魏以来,二百馀岁,世统数更,史事放逸,乃诏撰次。而思廉遂受诏为《陈书》。久之,犹不就。贞观三年,遂诏论撰于秘书内省。十年正月壬子,始上之。 观察等之为此书,历三世,传父子,更数十岁而后乃成,盖其难如此。然及其既成,与宋、魏、梁、齐等书,世亦传之者少,故学者于其行事之迹,亦罕得而详也。而其书亦以罕传,则自秘府所藏,往往脱误。嘉祐六年八月,始诏校雠,使可镂板行之天下。而臣等言:“梁、陈等书缺,独馆阁所藏,恐不足以定箸。愿诏京师及州县藏书之家,使悉上之。”先皇帝为下其事。至七年冬,稍稍始集,臣等以相校。至八年七月,《陈书》三十六篇者始校定,可传之学者。其疑者亦不敢损益,特各书疏于篇末。其书旧无目,列传名氏多阙谬,因别为目录一篇,使览者得详焉。 夫陈之为陈,盖偷为一切之计,非有先王经纪礼义风化之美,制治之法,可章示后世。然而兼权尚计,明于任使,恭俭爱人,则其始之所以兴;惑于邪臣,溺于嬖妾,忘患纵欲,则其终之所以亡。兴亡之端,莫非自己致者。至于有所因造,以为号令威刑职官州郡之制,虽其事已浅,然亦各施于一时,皆学者之所不可不考也。而当时之士,自争夺诈伪,苟得偷合之徒,尚不得不列以为世戒;而况于坏乱之中,仓皇之际,士之安贫乐义,取舍去就不为患祸势利动其心者,亦不绝于其间。若此人者,可谓笃于善焉。盖古人之所思见而不可得,《风雨》之诗所为作者也,安可使之泯泯不少概见于天下哉!则陈之史,其可废乎? 盖此书成之既难,其后又久不显。及宋兴已百年,古文遗事,靡不毕讲,而始得盛行于天下,列于学者,其传之之难又如此,岂非遭遇固自有时也哉!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史事放逸,乃诏撰次——次:次序、顺序 B.可章示后世——章:文章 C.兴亡之端,莫非自己致者——端: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 D.虽其事已浅,然亦各施于一时——浅:时间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 |
A.观察等之为此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而其书亦以罕传——不赂者以赂者丧 C.士之安贫乐义,取舍去就不为患祸势利动其心者——吾妻之美我者 D.则陈之史,其可废乎——其孰能讥之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陈书》撰写过程异常艰难,历经几十年时间,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才最终得以完成。 B.曾巩等校正者态度严谨,搜集多方资料进行比照,对原文存疑之处也会加上注疏。 C.曾巩认为,《陈书》中记录的历史可以帮助求学者了解朝代兴亡的缘由,考证当时的制度,也可以使当时君子的事迹流传后世。 D.曾巩认为,《陈书》一直到宋朝才开始广泛流传,并非是内容不佳,而是因为时运不济。 4.把上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隋文帝见察甚重之,每就察访梁陈故事,察因以所论载,每一篇成辄奏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惑于邪臣,溺于嬖妾,忘患纵欲,则其终之所以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当时之士,自争夺诈伪,苟得偷合之徒,尚不得不列以为世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D 2.C 3.A 4.(1)隋文帝见到姚察后很器重他,常常向他询问梁、陈两朝的旧事,姚察于是把所说的事记录下来,每写成一篇就献上(给隋文帝)。 (2)被邪佞的臣子迷惑,在嬖妾间沉溺,忘记忧患,放纵私欲,这是陈朝最终灭亡的原因。 (3)而当时的士人,从争名夺利、狡诈虚伪、偷偷摸摸行事的一类人,尚且不能不列出来作为世人的警戒。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秦军汜南(驻军)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做边邑) C.焉用亡郑以陪邻(赔偿) D.阙秦以利晋(使……减少) 2.下列划线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
A.①行李之往来 ②今日之事何如? B.①夜缒而出 ②秦王还柱而走 C.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D.①吾其还也 ②吾令人望其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郑国在战争中曾出兵帮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这是晋秦联合围攻郑国的直接原因。 B.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C.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地焦急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傲横态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但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做了详细交代。 D.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渐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游学。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居顷之,孝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曰:“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憎恶,恼恨 B.使平得宰天下——假使 C.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感谢 D.勃功不如臣平——比得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 |
A.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先妣抚之甚厚 B.陛下不知其驽下——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肇锡余以嘉名 D.里中社,平为宰——君家妇难为 3.下列句子中,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 |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渺渺兮予怀 D.凌万顷之茫然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孝文帝初年,太尉周勃因为平定诸吕叛乱有功,被封为右丞相,位在陈平之上。 B.孝文帝接受群臣朝见时,向周勃、陈平询问决狱及钱谷出入事,周勃不能答,陈平则巧妙应对。 C.周勃责备陈平为什么平时没有告诉他怎样回答皇帝问话,陈平认为周勃理应知道宰相的职责。 D.周勃自愧不如陈平,主动辞去相位;陈平最终凭借实力夺回了他梦寐以求的丞相职位。 5.断句。用“/ ”为文中加粗的文字断句。 陈 平 笑 曰 君 居 其 位 不 知 其 任 邪 且 陛 下 即 问 长 安 中 盗 贼 数 君 欲 强 对 邪 于 是 绛 侯 自 知 其 能 不 如 平 远 矣。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伯常耕田,纵平游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下面问题。 子见南子①,子路不说。夫子矢②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第28章) 子畏于匡③,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第5章) 注释:①南子:卫灵公夫人,行为淫乱,名声不好。②矢:同誓,发誓。③畏于匡:畏,受到威胁。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派人召见孔子,讲究周礼的孔子还是去见了。这使子路认为孔子是自取其辱。 B.面对子路的不满,孔子发誓说,如果做了不正当的事,会遭到上天的惩罚,以此来表白自己的清白。 C.当孔子遭到厄运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于天,这表明了孔子对天命的认可。 D.孔子在匡地被拘禁,身处危难之境,镇定自若,一句“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既鼓励了弟子,又镇住了匡人。 2.根据上面选段,你认为孔子心目中的“天”具有哪些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赵 凤 |
赵凤,曲州人也,少以儒学知名,明宗武君,不通文字,四方奏请,常使安重诲读之。重诲亦不知书,奏读多不称旨。孔循教重诲求儒者置之左右、而两人皆不知唐故事,于是置端明殿学士,以冯道及凤为之。凤好直言而性刚强,素与任圜善,自圜为相,颇荐进之。圜为重诲所***,而诬以谋反。是时,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凤独号哭呼重诲曰:“任圜天下义士,岂肯谋反!而公***之,何以示天下?”重诲惭不能对。 术士周玄豹以相法言人事多中。明宗为内衙指挥使,重诲欲试玄豹,乃使他人与明宗易服,而坐明宗于下坐,召玄豹相之,玄豹曰:“内衙,贵将也,此不足当之。”乃指明宗于下坐曰:“此是也!”因为明宗言其后贵不可言。明宗即位,思玄豹以为神,将召至京师,凤谏曰:“好恶,上所慎也。今陛下神其术而召之,则倾国之人,皆将奔走吉凶之说,转相惑乱,为患不细。”明宗遂不复召。 其后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明宗召彦等廷诘,具伏其作,即斩之。后数日,凤奏事中兴殿,启曰:“臣闻奸人有诬重诲者。”明宗曰:“此闲事,朕已处置之,卿可无问也。”凤曰:“臣所闻者系国家利害,陛下不可以为闲。”因指殿屋曰:“此殿所以尊严宏壮者,栋梁柱石之所以扶持也,若折其一栋,去其一柱,则倾危矣。大臣,国之栋梁柱石也。且重诲起微贱,历艰危,致陛下为中兴主,安可使奸人动摇!”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遂族彦温等三家。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选自《新五代史卷二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今陛下神其术而召之——神:认为……神奇 B.为患不细——细:小 C.明宗召彦温等廷诘——诘:询问 D.其后后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为:替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凤“直言性刚强”特点的一项是 |
[ ] |
① 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 | ② 任圜天下义士,岂肯谋反 | ③ 素与任圜善,自圜为相,颇荐进之 | ④ 好恶,上所慎也 | ⑤ 数言重诲尽忠 | ⑥ 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吴佑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佑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青简以写经书,佑谏日:“令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姑书若成,则载之兼两①。昔马援以薏苡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 及年二十,父忧服阕,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佑辞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佑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佑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迁胶东侯相。佑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阁里,重相和解。啬夫③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体罪。性惭惧,诣阁持表自首。佑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佑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佑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佑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佑亦径去。冀遂出佑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田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佑传》,有删节) 注:①兼两:同时使用两辆车。②薏苡(yìyǐ):一种草本植物。③啬夫:农夫。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父忧服阕——忧:担心 B.功曹以佑倨,请黜之——黜:罢免 C.佑亦径去——径:径自 D.与冀争之,不听——听:采纳,听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 A.恢欲***青简以写经书——作《师说》以贻之 B.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冀遂出佑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吴佑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佑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他闭门自责,然后才审断诉讼,或亲自调解。 C.吴佑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D.吴佑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佑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佑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