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①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4 月考题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文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①赪:红色。 ②郁栖:粪土堆。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易其衣——弊:破旧
B、女觉反——遽:急忙
C、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具事:陈述事实
D、至征卒叛时,将以赡军——发:发放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诈女曰:“无尔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降——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
C、乃是履弃之于道旁——若舍郑为东道主
D、一夕,海潮所沦——俯仰之间,已陈迹
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人物”和“后母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
B、母亦疑之
  膳其肉,味倍常鱼
C、常令樵险汲深 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D、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后令汲于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D、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A
3、D
4、C
5、(1)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2)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3)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问题。
  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俱,不知饥倦也。”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荚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王曰:“何谓也?”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今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于是避舍使人迎刊、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此之谓也。
  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嫉妒。荐进美人,与己同处。非刺虞丘,蔽贤之路。楚庄用焉,功业遂伯。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妾岂不欲王之爱宠乎——擅:独占
B.遣人之郑、卫贤女进于王——求:寻找
C.丘子避席,不知所——对:正确
D.楚庄用焉,功业遂——伯:称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王之所谓贤何也 ②廉颇,赵之良将也
B.①今贤妾者二人 ②冰,水为之,而寒
C.①此谓也 ②道所存,师之所存也
D.①楚庄用,功业遂伯。②积土成山,风雨兴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樊姬“善于劝谏”的言行的一组是[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 ②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
③虞丘于贤则贤矣,未忠也 ④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
⑤(虞丘于)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 ⑥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节选自《汉书》)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吾不忍见祸身    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诸侯  适:通“谪”,贬谪。
C.载行市       绐:欺骗。
D.吾亦之       恨:痛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上发兵御之         ②***之应陈涉
B.①请诸侯罪过,削其支郡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
C.①意不在错也         ②齐国庶几乎
D.①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②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 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③迁为御史大夫,请渚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⑤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翻译划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论语蕴涵的哲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通判彭州,权知黎州、渠州。 十一月壬申,金主率大军临采石,而别以兵争瓜洲。朝命成闵代锜、李显忠代权,锜、权皆召。义问被旨,命允文往芜湖趣显忠交权军,且犒师采石,时权军犹在采石。丙子,允文至采石,权已去,显忠未来,敌骑充斥。我师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皆权败兵也。允文谓坐待显忠则误国事,遂立招诸将,勉以忠义,曰:“金帛、告命皆在此,待有功。”众曰:“今既有主,请死战。”或曰:“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他人坏之,公任其咎乎?”允文叱之曰:“危及社稷,吾将安避?”
  至江滨,见江北已筑高台,对植绛旗二、绣旗二,中建黄屋,亮踞坐其下。谍者言,前一日刑白黑马祭天,与众盟,以明日济江,晨炊玉麟堂,先济者予黄金一两。时敌兵实四十万,马倍之,宋军才一万八千。允文乃命诸将列大阵不动,分戈船为五,其二并东西岸而行,其一驻中流,藏精兵待战,其二藏小港,备不测。部分甫毕,敌已大呼,亮操小红旗麾数百艘绝江而来,瞬息,抵南岸者七十艘,直薄宋军,军小却。允文入阵中,抚时俊之背曰:“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尔。”俊即挥双刀出,士殊死战。中流官军亦以海鳅船冲敌,舟皆平沉,敌半死半战,日暮未退。会有溃军自光州至,允文授以旗鼓,从山后转出,敌疑援兵至,始遁。又命劲弓尾击追射,大败之,僵尸凡四千余,***万户二人,俘千户五人及生女真五百余人。(《宋史·虞允文传》)
  注①金主:指完颜亮。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六岁诵《九经》,七岁能文——属:写作
B、母忧,哀毁骨立——丁:遭遇
C、他人坏之,公任其乎——咎:罪过
D、中建黄屋,亮坐其下——踞:蹲坐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虞允文不顾得失、敢担重任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遂立招诸将,勉以忠义②今既有主,请死战③危及社稷,吾将安避
④刑白黑马祭天,与众盟⑤命诸将列大阵不动,分戈船为五⑥允文授以旗鼓,从山后转出
  肇有人伦,是称家国。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亲疏既辨,等差有别。盖“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论语》之顺也;略外别内,掩恶扬善,《春秋》之义也。自兹已降,率由旧章。史氏有事涉君亲,必言多隐讳,虽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其有舞词弄札,饰非文过,用舍由乎臆说,威福行乎笔端,斯乃作者之丑行,人伦所同疾也。亦有事每凭虚,词多乌有:或假人之美,藉为私惠;或诬人之恶,持报己仇。若王沈《魏录》滥述贬甄之诏,陆机《晋史》虚张拒葛之锋,班固受金而始书,陈寿借米而方传。此又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虽肆诸市朝,投畀豺虎可也。
  古者诸侯并争胜负无恒而他善必称己恶不讳。逮乎近古,无闻至公,国自称为我长,家相谓为彼短。而魏收以元氏出于边裔,见侮诸华,遂高自标举,比桑干于姬、汉之国;曲加排抑,同建邺于蛮貊之邦。夫以敌国相仇,交兵结怨,载诸移檄,用可致诬,列诸缃素,难为妄说。苟未达此义,安可言于史邪?夫史之曲笔诬书,不过一二,语其罪负,为失已多。……
  盖霜雪交下,始见贞松之操;国家丧乱,方验忠臣之节。若汉末之董承、耿纪,晋初之诸葛、毋丘,齐兴而有刘秉、袁粲,周灭而有王谦、尉迥,斯皆破家殉国,视死犹生。而历代诸史,皆书之曰逆,将何以激扬名教,以劝事君者乎!古之书事也,令贼臣逆子惧;今之书事也,使忠臣义士羞。……
  盖史之为用也,记功司过,彰善瘅恶,得失一朝,荣辱千载。苟违斯法,岂曰能官。但古来唯闻以直笔见诛,不闻以曲词获罪。故令史臣得爱憎由己,高下在心,进不惮于公宪,退无愧于私室,欲求实录,不亦难乎?呜呼!此亦有国家者所宜惩革也。(节选自刘知几《史通·曲笔》)
  注:① 王沈《魏录》滥述贬甄之诏:王沈不忠于魏,著书贬甄后,借以张扬曹魏的丑事。 ② 陆机《晋史》虚张拒葛之锋:陆机著《晋三祖纪》,其中有夸张司马懿抗诸葛亮取胜立功之词。 ③ 元氏出于边裔:北魏孝文帝于493年改姓元,故又称元魏,其先出于鲜卑族拓跋部。 ④ 桑干:北魏置桑干郡,故以桑干为北魏开国之称。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人伦,是称家国——肇:开始。
B.人伦所同也——疾:嫉妒。
C.投豺虎可也——畀:给。
D.以事君者乎——劝:勉励。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产生“曲笔”原因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① 略外别内,掩恶扬善 ② 用舍由乎臆说,威福行乎笔端 ③ 或诬人之恶,持报己仇
④ 语其罪负,为失已多 ⑤ 今之书事也,使忠臣义士羞 ⑥ 进不惮于公宪,退无愧于私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