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为扬子尉。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通判宣州,囚有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为扬子尉。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通判宣州,囚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08 期末题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为扬子尉。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将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箠楚不敢言。辟左右复问,久乃云:“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莫知其故。”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
  知湖州,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宿诮之曰:“君辈佐滕侯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乃阴拱以观,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坐者大惭谢。其后湖学为东南最,宿之力为多。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民号曰胡公塘,而学者为立生祠。
  唐介贬岭南,帝遣中使护以往。宿言:“事有不可测,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帝悟,追还使者。
  泾州卒以折支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既置于法,乃命劾三司吏。三司使包拯护弗遣。宿曰:“泾卒固悖慢,然当给之物,越八十五日而不与,计吏安得为无罪?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拯惧,立遣吏。
  拜枢密副使。曾公亮任雄州,赵滋颛治界河事。宿言于英宗曰:“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南北通好六十载,内外无患,近年边遽来上,不过侵诬尺寸,此城砦之吏移文足以辨诘,何至于兴甲兵哉?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天下幸甚。”宿以老,数乞谢事。治平三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未拜而薨,年七十二。赠太子太傅,谥曰文恭。(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八·列传第七十七》,有删节)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右复问——辟:使……避开
B.苟有过,不早正——盍:何
C.泾卒固慢——悖:谬误
D.宿以老,数乞谢——事:事情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胡宿清谨忠实的一组是[     ]
答案
举一反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 ②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③筑石塘百里,捍水患
④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 ⑤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 ⑥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
1.D
2.D
3.C
4.(1)胡宿怀疑案件有问题,就审问囚犯,囚犯因害怕遭受杖刑不敢说出真相。
  (2)却暗中围观,等待他离开时就指责他。
  (3)忧患来的时候,大多隐藏在隐蔽细小的地方,生于人们不重视的地方。
伶官传序
欧阳修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④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下列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盛衰之——理:规律。
B.与吾为兄弟——约:订立盟约
C.抑其成败之迹——本:原本,本来
D.忧劳可以国——兴:使……兴盛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世言晋王将终也 ②臣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③而智勇多困所溺 ④必先得成竹胸中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C.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3.下面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文第②为叙事,所举的人物极富形象性,神态如生,如写晋王李克用寥寥数语表现了他愤恨填膺的神态。
B.选文第③段为议论。“可谓壮哉”“ 何其衰也”两句大起大落,紧紧抓住一兴一亡进行对比,十分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C.第④段与第③段在论述上共同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提供庄宗小看“忽微”、沉溺于逸乐的史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论证的力量。
D.文章主要论述后唐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教训,侧重阐明国家的盛衰在于“人事”, 意在告诫当朝者,要吸取后唐庄宗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励精图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给第④中无标点的句子断句。
  故 方 其 盛 也 举 天 下 之 豪 杰 莫 能 与 之 争 及 其 衰 也 数 十 伶 人 困之 而 身 死 国 灭 为 天 下 笑。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选自《三国志·魏书·蒋济传》 )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权信之,遽烧围走,城得全——用:因此
B.权闻之,即兵西袭公安、江陵——引:率领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其时——夺:改变
D.护军,吾弗闻斯言也——微:如果没有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的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羽遂禽——生孩六月,慈父
B.帝忿然作色问其故——买五人之脰函之
C.许割江南封权——去六月息者也
D.夫骨鲠之臣,人主之仗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劫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提出恳切建议,深受人主的器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节选自《战国策 燕策三》)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持千金之资物——币:礼品
B.北蛮夷之人——鄙:卑鄙
C.乃其匕首提秦王——引:提起
D.轲自知事不——就:成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图穷匕首见——有封侯之赏听细说
B.左手把秦王之袖——人之力而敝之
C.乃欲生劫之——敢烦执事
D.卒惶急不知所——若属皆且所虏
3.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文章加粗句的人物描写方法,并结合选段简要概括荆轲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为黄头郎。孝文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顾见其衣裻带后穿。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即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召问其名姓,姓邓氏,名通,文帝说焉,尊幸之日⒁异。通亦愿谨,不好外交,虽赐洗沐,不欲出。于是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1)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2)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于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 
  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唶吮之。文帝不乐,从容问通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通曰:“宜莫如太子。”太子入问病,文帝使唶痈,唶痈而色难之。已而闻邓通常为帝唶吮之,心惭,由此怨通矣。及文帝崩,景帝立,邓通免,家居。居无何,人有告邓通盗出徼外铸钱。下吏验问,颇有之,遂竟案,尽没入邓通家,尚负责数巨万。(3)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节选自《史记·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注释:①濯(zhào)船:用桨划船。濯:通“棹”。②黄头郞:汉代掌管船舶行驶的吏员,头戴黄帽,故称“黄头郞”。后泛指船夫。③裻(dū,督):衣衫和横腰部分。带:衣带。穿:打结。④渐台:建在未央宫西边苍池中的台子。⑤愿谨:性格老实谨慎。⑥外交:同别人交往。⑦洗沐:休假。按汉制,官吏五日一洗沐。⑧唶吮:吮吸。⑨徼:边境。
1.下面句子中黑体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觉而之渐台——觉:指梦醒
B.能富通者在我也——富:使……富有
C.竟不得名一钱——名:名义,名分
D.尚负责数万元——责:通“债”
2.下面句子中的虚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梦中阴目求推者郞——吾捕蛇独存
B.宜莫太子——今人方为刀俎
C.于是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D.文帝说——且置土石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通不是一个佞而见幸的弄臣,他的得宠完全是一种机缘巧合,正合了汉代的一句俗谚:“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B.邓通深得文帝信任靠得不是投机钻营,谄媚逢迎,而是他的诚实谨慎,脱身事外,不拉拢投靠,结党营私。
C.文帝赐给邓通铜山并给他铸钱的特权,是为了报答梦境中黄头郞对自己的辅助和邓通为自己吮吸脓血。
D.邓通心甘情愿地为文帝吮吸脓血,使景帝很难堪,邓通的“忠”,使景帝的“孝”显得很虚伪。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选自《魏书》,有删节)
  注:黄中内润: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担笈负书,千里就业——就业:求学
B.则亩三斗——益:增加
C.辽东公翟黑子世祖——宠:受宠
D.为为讳乎——首:头领
2.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说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 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