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 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关吏送诸朝。大夫置之馆,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大夫。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见,未至,使者三四往。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欲渡。王尚得奠枕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王曰:“然。”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纵之。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 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媒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取材于宋濂《宋文宪公全集》) 注:君子:指作者宋濂自己。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师:以……为师。 B.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贾:招致 C.闻晋约诸侯图楚——图:谋取。 D.或可少售其妄——售:实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 |
A.瑕客之,问之如大夫——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 B.尚得奠枕而寝耶——某所,而母立于兹 C.盖往往藉是以媒利禄——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D.尊卢沙,亦其一人也——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 3.与“勿予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 |
A.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B.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C.居则曰:不吾知也 D.戍卒叫,函谷举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尊卢沙“大言无当”的一项是 |
[ ] |
①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 ②不祸楚国,无相见也 | ③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 | ④是不可以空言白也 | ⑤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 | ⑥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 | 司马芝字子华,少为书生,避乱荆州。太祖①平荆州,以芝为菅长②。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③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④据曰:“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遗。”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⑤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情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三国志·魏书十二》) 注:①太祖:指魏武帝曹操。②菅长:菅县县令。③主簿:县令的下属,主管文书。 ④掾史:县令的属官。⑤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地方的官员。 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 | A、节家前后未尝给徭——给:提供。 B、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具:具体。 C、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报:通报。 D、昭犹惮芝,不为通——惮:担忧。 2、找出下列划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 [ ] | A、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B、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 C、芝乃驰檄济南 D、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 3、对下列各句划线的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 | A、昭犹惮芝,不为通——为:替,给。 B、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乃:于是。 C、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以:把。 D、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而:并且。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 A、司马芝在菅县任内,不畏权势,为了削弱主簿刘节的势力,他不听下属的劝阻,征调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入伍当兵。 B、当刘节将王同等人藏匿起来时,司马芝让督邮到县追责,又向太守报告刘节的罪状,在太守支持下打击了刘节的势力。 C、对于刘勋以旧部下属名义的请托,司马芝虽然仍按他的请求照办,但却留有一手,并不复信,所以能避过了后来的灾祸。 D、司马芝教育下属奉公守法,不要因为君主软弱而违反教令,并且认为违反教令必然招致祸害,所以他的下属都能尽心于政事。 |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其为贪,知其贫也;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管仲三战三走,鲍叔不以其为怯,知其有老母也。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 1、对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管仲)尝与鲍叔贾——贾:商人 B、鲍叔遂进管仲——进:推荐 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多:夸赞 D、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四维:礼 、义、廉、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 | A、上服度,则六亲固——险以远,则至者少 B、鲍叔不以其为贪——木直中绳,鞣以为轮 C、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D、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欲呼张良与俱去 3、以下六句分编四组,全部能体现明管仲的民本思想的一组是 | [ ] | ①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 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③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 ④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 ⑤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 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去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 B.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往 C.绝云气,负青天——绝:断绝 D.彼且恶乎待哉——待:凭借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 | A.①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B.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②而御六气之辩 C.①抢榆枋而止 ②三餐而反 D.①彼且奚适也 ②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 | A.而后(鹏)乃今培风 B.(大椿)以八千岁为春 C.(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 D.(列子、宋荣子)犹有所待者也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 A.第一段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B.第二段以冥灵、大椿等为例,说明物的寿命都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C.第三段作者认为宋荣子还是“有所待”,而列子达到了真正逍遥的境界。 D.作者认为只有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5.(1)翻译下列语句。 ①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斜线( / )给下面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太祖克采石,诸将见粮畜,各欲资取而归。因 令 悉 断 舟 缆 推 置 急 流 中 舟 皆 顺 流 东 下 诸 军 惊 问 故 太 祖 曰 成 大 事 者 不 规 小 利 今 举 军 渡 江 幸 而 克 捷 当 乘 胜 径 取 太 平 若 各 取 财 物 以 归 再 举 必 难 大 事 去 矣 于 是 率 诸 军 进 取 太 平 |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俗好发冢纵火,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月朔望做戒之。且令书其民勤惰善恶以闻,俗为之变。 宣德三年,上疏言:“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舟。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前年兵部有令,公事亟者舟予五人,缓者则否。今此令不行,役夫无限,有一舟至四五十人者。凶威所加,谁敢诘问。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乞申明前令,哀此惮人。”从之。八年春,又言:“自江、淮达京师,沿河郡县悉令军民挽舟,若无卫军则民夫尽出有司,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而上官又不分别杂泛差役,一体派及。致土田荒芜,民无蓄积。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缘道乞食,实可悯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俾得尽力农田,兼供夫役。”帝亦从之。自是,他郡亦蒙其泽。 正统元年,用侍郎章敞荐,擢知蕲州。清河民诣阙乞留,命以知州理县事。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民。饥民攘食人一牛,御史论死八人。信圭奏之,免六人。天久雨,淮水大溢,没庐舍畜产甚众。信圭奏请振贷,并停岁办物件及军匠厨役、浚河人夫,报可。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十一年冬,尚书金濂荐擢处州知府,其在清河已二十二年矣。处州方苦旱,信圭至辄雨。未几,卒于官。清河民为立祠祀之。(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循吏》)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然去家远,艰于衣食——去:距离。 B.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输:运送。 C.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俟:等待。 D.饥民攘食人一牛——攘:偷窃。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信圭体恤百姓疾苦的一组是 | [ ] | ①请得沐阳五百人为助 | ②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 | ③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 | ④乞申明前令,哀此惮人 | 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 | ⑥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