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江西省期中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选自读本3《生命进行曲》) 1.下列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厥”,代词,相当于“其”。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 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洎”,等到。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应当 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句是 |
[ ] |
A.与战胜易得者,其实百倍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3.下列对《六国论》一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文章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弊在赂秦”,以下几段围绕赂秦的两个弊端,选择典型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述,最后再点明本文的创作意图。 B.作者在文中把不赂秦的国家分为三类:一是齐国,不赂秦却附秦;二是赵国,采取行刺的方式,放弃了武备、用兵之策;三是燕国,“用武而不终”,听信谗言,***掉了良将李牧。 C.文章最后一段从六国谈到当前北宋的对外政策,借古讽今,这是对本文论点的引申,也是本文创作主旨所在。 D.《六国论》与《过秦论》出自不同时代不同作家之手,两文同属历史评论,前者评秦国灭亡的缘由,后者评六国破灭的原因,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4.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D 2.D 3.B 4.(1)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 (2)假如我们凭借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
举一反三
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世吏二千石。父宏,预章都尉。晨初娶光武姊元①。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公刘秀乎?”光武戏曰:“何用知非仆耶?”坐者皆大笑,晨心独喜。及光武与家属避吏新野,舍晨庐,甚相亲爱。晨因谓光武曰:“王莽悖暴,盛夏斩人,此天亡之时也。往时会宛,独当应耶?”光武笑不答。 及汉兵起,晨将宾客会棘阳。汉兵败小长安,诸将多亡家属,光武单马遁走。遇女弟伯姬,与共骑而奔。前行复见元,超令上马。元曰:“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会追兵至,元及三女皆遇害。汉兵退保棘阳,而新野宰乃污晨宅,焚其冢墓。宗族皆恚怒,曰:“家自富足,何故随妇家人入汤镬中?”晨终无恨色。 更始立,以晨为偏将军。与光武略地颍川,俱夜出昆阳城,击破王寻、王邑。又别徇阳翟以东,至京、密,皆下之。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乃遣晨归郡。光武追铜马、高胡群贼于冀州,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光武即位,封晨房子侯。 晨好乐郡职,由是复拜为中山太守,吏民称之,常为冀州高第。十三年,更封南變侯。入奉朝请,复为汝南太守。十八年,行幸章陵,征晨行廷尉事。从至新野,置酒酣宴,赏赐数百千万,复遣归郡。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鱼稻之饶,流衍它郡。明年,定封西华侯。二十五年卒。乘舆与中宫亲临丧送葬。谥曰惠侯。 注:①元:光武帝刘秀姊,邓晨妻子。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甚相亲爱——亲爱:关系亲密 B.而新野宰乃污晨宅——污:污秽 C.会王郎反——会:适逢 D.流衍它郡——衍:扩展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邓晨对光武帝刘秀“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
[ ] |
①舍晨庐,甚相亲爱 | ②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 | ③最终无恨色 | ④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 | ⑤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 | ⑥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 |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①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选自《左传》) 注释:① 夏后皋:夏代君主,桀的祖父。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 ] |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管:钥匙 B.公使谓之曰——使:使臣 C.蹇叔之子与师——与:参与 D.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是: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 | A.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其皆出于此乎 B.晋人御师必于殽——青,取之于蓝 C.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公辞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3.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蹇叔非凡预见力的一组是 | [ ] | ①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 ②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 ③晋人御师必于殽 | ④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 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 ⑤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 |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悦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而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季布匿濮阳周氏——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阿:迎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 | A、人有言其贤者——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B、困于平城——转徙于江湖间 C、季布为项籍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D、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蚓无爪牙之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曰:“ 愿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关尹谓子列子曰:“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也者,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度在身,稽在人。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汤、武爱天下,故王;桀、纣恶天下,故亡,此所稽也。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尝观之神农、有炎之德,稽之虞、夏、商、周之书,度诸法士贤人之言,所以存亡废兴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 严恢曰:“所为问道者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子列子曰:“ 桀、纣唯重利而轻道,是以亡。幸哉余未汝语也。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疆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为鸡狗禽兽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列子?说符篇?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屈申任物而不在我——申:通“伸” B.度在身,稽在人——稽:考察、验证 C.汤武爱天下,故王——王:称王 D.度诸法士贤人之言——诸:各位 2.全文阐述的是道家的操行原则,下列句子未能表明人的言行节操应遵守道的法则的一项是 | [ ] | A.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B.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 C.所为问道者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 D.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壶丘子林对子列子说知道保持后进就能保持自身。列子提出疑问:身体不正影子就弯,身体直立影子就正;那么不正与端正都是随从影子而不在身体。 B.文章第二段意在说明人的言行必须重视影响而经受考验。 C.作者引用汤、武爱天下,桀、纣恶天下,意在论证“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的观点。 D.子列子曰:“桀、纣唯重利而轻道,是以亡”,从反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只有重道轻利,才能获得尊敬。 |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 | A.城下缘木而处——缘:沿着 B.无为贵智士——贵:尊重 C.不如行义之隆——隆:高尚 D.美行可以加——加:超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 A.①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 ②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 B.①君其图之 | ②吾其还也。 | C.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②嗟乎,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 D.①赵亡则君为之次矣 |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