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   甲文: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   甲文: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浙江省期中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   甲文: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乙文:晋焚楚军,火数日不息,文公叹。左右曰:“胜楚而君犹忧,何?”文公曰:“吾闻能战胜安者唯圣人,是以惧。且子玉犹在,庸可喜乎!”子玉之败而归,楚成王怒其不用其言,贪与晋战,让责子玉,子玉自***。晋文公曰:“我击其外,楚诛其内,内外相应。”于是乃喜。……七年,晋文公、秦穆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郑持叔瞻告晋。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穆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选自《史记·晋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B.责子玉,子玉自***            让:谦让
C.且子玉犹在,可喜乎        庸:怎么
D.乃令使谓秦穆公曰            间:暗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 ② 大中臣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①将取之                          ②必得郑君而甘心
C.①子玉败而归,              ②行李往来
D.①夜缒出                          ②胜楚君犹忧
(3)下列跟例句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A.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B. 择善而从之
C. 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D. 毕礼而归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B
(4)①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以后,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
   ②您为什么不放弃郑国,与郑结为友好?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吴山图记
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震川先生集》卷十六)
  【注】①郡治所:州府官署所在地,此处是指苏州府治。吴县和长洲县的衙门也设在苏州城内。②同年:封建时代同一年中举或同一年登进士第的互相称同年。③扳(pān)留:挽留。扳,通“攀”。④增重:增荣。⑤尸祝:古代掌管祭祀的人。此处活用为动词,祭祀。浮图:指寺院。老子之宫:指道观。⑥惓惓(quánquán):同“拳拳”,诚挚,这里指思念不忘。⑦韩魏公:即韩琦。北宋名相,曾在黄州居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郡治所,分境而/治:管理
B.而君亦不于其民/忍:舍得
C.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便宜
D.亦其殃而有辱也/被:遭受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尚有西子遗迹/古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
B.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C.君吴之山川/寡人之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D.去黄州四十余年思之不忘/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B.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I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C.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D.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关忠节公家传
鲁一同
  公名天培,字仲因,姓关氏,山阳人也。道光三年,署吴淞营参将,旋即真。十三年入朝,上御便殿召见,五次军机记名。
  明年,夷事萌芽。夷目律劳卑来,不如约,兵船驶至黄埔河,两广总督卢坤、水师提督李增阶坐疏防落职,而以公为广东水师提督。公至则亲历重洋,观扼塞,建台守,排铁索,军务肃然,东南倚以为重。
  居虎门六年,而禁烟事起。而英吉利趸船适至,公既习于海,而前钦差大臣林公则徐,威略素著,与公尤协力,至则拘夷目,锢其船,获烟土二万二百余箱焚之。奏闻,上大悦,叙功有差。
  是年十二月,夷攻大角、沙角,坏师船,大帅日以文书与往来,冀得少辽缓。二十一年五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守者羸兵数百,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初,公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  
  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已而夷大艐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自卯至未,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事急,呼其仆孙长庆使去。长庆哭曰:“奴随主数十年矣,今有急,义不使主死而己独全。”手持公衣不可开,公怒,拔刀逐之,投之印,长庆号而走。比及山半,回顾,公陨绝于地。
  长庆既去,送印大府所,而身复至台求公尸。夷人严兵守台,则乞通事吴某。吴某者,尝为汉奸,公得之,宥弗***,给事左右,恒思所以报公。至是为长庆说夷,诚恳反复,夷人义许之。入求尸,铍交于胸,长庆膝行前,遍索不得。卒诣公所立处,举他尸数十乃得之,半体焦焉。事闻,天子轸悼,予骑都尉世职,谥忠节,赐葬如礼。(选自《通甫类稿》,有删节)
  【注】①律劳卑:英国贵族,第一任驻华商务监理。②大帅:这里指钦差大臣琦善。③铍(pī):长矛。这里泛指刀枪。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淞营参将/署:担任
B.已而夷大艐至/奄:突然
C.大呼督士卒/厉:激励
D.卒公所立处/诣:到、往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关天培忠勇的一组是(    )
①拘夷目,锢其船              
②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
③血淋漓,衣甲尽湿             
④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
⑤铍交于胸                     
⑥举他尸数十乃得之,半体焦焉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次为国建立功勋的关天培在临危受命担任广东水师提督后,从多方面加强海防并整顿军务,使广东成为东南地区防御外侮的重地。
B.钦差大臣林则徐主持禁烟期间,在关天培的积极配合下查获并焚烧了英国运来的烟土,而关天培在朝廷论功行赏时也因此受到褒奖。
C.面对英军进攻威远、靖远炮台而炮台守备力量薄弱、寡不敌众的危局,关天培派人请求援兵的同时,亲临靖远炮台,昼夜督战。
D.作者满怀景仰,生动描绘了著名爱国将领关天培在虎门保卫战中浴血***敌、壮烈殉国的悲壮情景,展现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有急,义不使主死而己独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公得之,宥弗***,给事左右,恒思所以报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可为讥,而在己为有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翻译。
1.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华山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其出 ,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其他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注:召忽曾与管仲一起事公子纠(《史记·管宴列传》)
1.加粗字与“知我不小节”中的“羞”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而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B.吾从而
C.鲍叔终遇之
D.孟尝君
2.与“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管仲囚焉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冀君实或见恕也
D.吾幽囚受辱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注:①王氏:王安石
1.下列各项中对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岁四五访其庐/大概        
B.自昼竟夜,忘寝食/恐怕
C.虽细事不也/马虎        
D.辄一之/求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求知人                   ②不拘时,学于余
B.①不妄人接                   ②欲呼张良俱去
C.①与缺而未知者               ②重为乡党
D.①苟一日之用足,玩心坟典     ②于其身也,耻师焉
3.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 )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4.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5.用“/”线给文中加粗的句子断句。
  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
6.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