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鹧鸪天①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③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鹧鸪天①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③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②红蕖:红荷花的别名。③殷勤:形容雨能体贴人意,下得及时。④浮生:出自《庄子》:“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谓人生在世,虚浮无定。
小题1:上片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小题2: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说说从中可以读出词人怎样的感慨(6分)
答案

小题1:(1)①远近结合②动静结合③听觉、视觉和嗅觉相结合(一点2分,必须结合诗句分析)
小题2: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时感悲凉。最后两句表面看,写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实际上却传达出诗人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的无奈和失落,含有辛酸的自嘲之意。 (大意对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开头两句,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三四两句,含意更深邃。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飞上飞下,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颇有些诗情画意;并且词句对仗,工整严密。芙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小题2:
试题分析: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浮生”二字,化用《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句意。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喜情。  
举一反三
古诗文填空。(8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5)_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
(6)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7)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11分)
齐安郡晚秋① 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小题1: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小题1:上阕“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分)
小题2:试结合全词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每题1分,共7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                 
(2)人生如梦,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4)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5)                       ,用之如泥沙?
(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小题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5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