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题 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小题1:“好梦频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题 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小题1:“好梦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小题1:“好梦频惊”是全词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简答。(5分)
小题2:这首词运 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的诗句,选择其中两种进行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因时光流逝而惊梦。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③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④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⑤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⑥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  (每点一分,四点就可)  
小题2:①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 ②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 ③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答对任意2种手法即可。其中手法正确可得1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思路:从词句中找到引起“好梦频惊”的关键词,在反复品读理解词的大意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进行概括即可。如“时光只解催人老”可以从青春时光流逝的角度和容颜易老的角度来概括原因。“恨”字表现了词人离别思念的痛楚,所以可从离别思念的角度概括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一个“急”字,表现了西风骤起引起的惊梦,“雁一声”可以从大雁声声角度来概括“好梦频惊”的原因。
小题2:
试题分析:仔细审题“哪些表现手法”,由于现代已经淡化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区别,可以粗略的把表现手法归为表达技巧,所以脑中要有一些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如一个“催”字,就把时光人格化了,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一个“雁”字让人联想到了大雁南飞的情境,由此联想到了雁归人未归,来衬托词人的思念之情。在赏析时,还要找出描写的景物,分析其渲染的气氛,如“西风”“淡月”“雁声”都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烘托了词人的悲伤,离别之苦,即借景抒情。
举一反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2)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4)湖月照我影,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歌台暖响,                     ,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小题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按前3题计分)(6分)
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滕王阁序》)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⑶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琵琶行》)
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劝学》)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小题1:结合全诗,体会“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3分)
小题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为千古名句,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鉴赏。(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
西江月• 黄陵庙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小题1: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
小题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请结合诗句略作分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