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赠内人[注]张祜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别开红焰救飞蛾。[注]①唐代选入宫中宜春院的歌舞伎弥“内人”。她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赠内人[注]张祜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别开红焰救飞蛾。[注]①唐代选入宫中宜春院的歌舞伎弥“内人”。她们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赠内人[注]
张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别开红焰救飞蛾。
[注]①唐代选入宫中宜春院的歌舞伎弥“内人”。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这首诗题为“赠内人”,其实并不可能真向她们投赠诗篇,不过借此题目来驰骋诗人的遐想和遥念而已。
小题1:本诗的首句看似平常,却意蕴丰富,请具体分析。(5分)
小题2:这是一首宫怨诗,作者只从宫中人月下和灯畔的动作便折射出其处境和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禁门宫树”,点明地点,烘托出了宫禁森严、重门深闭的环境气氛。(2分)“月痕”,点明时间,给人以暗淡朦胧之感,(2分)而接以“过”字,则暗示月下之人在百无聊赖之中伫立凝望已久。(1分)
小题2:诗的第二句写“内人”仰首凝望鹭窠的动作,飞鸟尚可自由飞出宫禁,也有温暖巢穴,自己何时才能走出宫门,重回故乡!凝望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幸福的憧憬。(3分)
诗歌的三、四两句中“内人”斜拔玉钗、拔救飞蛾的动作显示了这位少女的善良心地。当她看到飞蛾投火时感伤自己的命运好似飞蛾,便剔开红焰,救出飞蛾,既是对飞蛾的一腔同情,也是出于自我命运的哀怜。(3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重点根据题干中“意蕴”来作为思考重点,即首句所表现的意境和蕴含的情感。可抓住首句“禁门宫树月痕过”,展开联想和想象,由“禁”可联想到宫中戒备森严的情景;由“宫树”可联想到宫内环境暗淡的气氛;由“过”可联想到夜色已深的情景;由下句“媚眼”可联想到在宫树下之人已伫立许久。综合起来,可得出答案。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着关键词“宿鹭窠”“救飞蛾”展开联想和想象,尽力描绘出当时的情形。“宿鹭窠”写的是从宫外飞回巢的鸟,“内人”触景生情,感伤自己竟不如鸟儿来去自由,由此可体会出“内人”对自由的渴望,幸福的憧憬。“救飞蛾”表现了“内人”的善良,这一救飞蛾的动作也反映了对自己命运的感伤。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题目。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七】
杜甫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小题1:这首诗运用的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什么?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
小题2:诗人明明到江畔寻花、赏花,为何开头却写道“不是爱花”?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苦雨初霁
李觐
积阴为患恐沉绵,革去方惊造化权。
天放旧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
泥土渐少车声活,林薄初干果味全。
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
【注】①林薄,指茂密的丛林草木。
小题1:颔联是怎样表现“初霁”景象的?(4分)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心理变化的过程。(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                     
(2)                     ,只是朱颜改。
(3)先帝知臣谨慎,                       
(4)艰难苦恨繁霜鬓,                           
(5)小楼昨夜又东风,                           
(6)此中有真意,              
题型:其他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浣溪沙  姜夔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说明】公元1196年除夕前五日,诗人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家里,途经吴松(今江苏吴江),遂作此词。
小题1:历代认为“画船愁过石塘西”中的“愁”字用得极妙,请对“愁”字进行赏析。(5分)
                                                                                                         
小题2:全词是怎样将景和情联系起来的?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8分)
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①东坡:苏轼在黄州城东门外垦辟了故营地数十亩,命名为东坡,耕其中。②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小题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 (4分)
小题2:“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 (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