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浣溪沙  姜夔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浣溪沙  姜夔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浣溪沙  姜夔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说明】公元1196年除夕前五日,诗人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家里,途经吴松(今江苏吴江),遂作此词。
小题1:历代认为“画船愁过石塘西”中的“愁”字用得极妙,请对“愁”字进行赏析。(5分)
                                                                                                         
小题2:全词是怎样将景和情联系起来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画船经过石塘西时,满河打头风浪,把船猛烈摆布(1分),著一“愁”字,将“画船”拟人化(2分),似乎画船也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形象表现出词人因风浪阻碍行程的愁绪(1分),更突出了词人的归家心切(1分)。
小题2:词上片极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景象惨淡,借景抒发归家受阻急切而沉重的心情(2分)。下片极写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景象喜庆,将自己即将归家的欢愉心情寓于景色描写中(2分)。全词运用对比手法,将上片的哀景愁情与下片的乐景欢情进行对比(1分),以突出词人的归家之乐(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语言中的炼字。“愁”形容的是画船,因此手法上就运用了拟人。类似题目解答时先解释字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展开分析,最后点明表达效果。类似题目规范的答题就是以上三步。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因为题目要求是怎样将景和情联系起来的。因此鉴赏时首先要分析写景的特点,上片明显是抒写愁情,而下片“春浦渐生迎棹绿”写的是乐景,因此鉴赏时首先应想到以乐景写哀情、对比这些表现手法,然后再嵌入相应的思想感情即可。
举一反三
诗歌鉴赏。(8分)
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①东坡:苏轼在黄州城东门外垦辟了故营地数十亩,命名为东坡,耕其中。②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小题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 (4分)
小题2:“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 (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日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在流居夔州瀼西东屯期间,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小题1: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
小题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10分)
(1)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
(3)____________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
(4)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____,初为《霓裳》后《六幺》。_________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小题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
小题2: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不见①   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②,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③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①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②指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系狱浔阳,不久又流放夜郎。有人认为他有叛逆之罪,该***。③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读书于此。
小题1: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列举一种并作赏析。(3分)
小题2:杜甫和李白有着深厚的友情,听到李白获释,蓄积于内心的感情一下子迸发出来。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思想感情。(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