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早晴至报恩山寺文与可山石巉巉磴①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暮烟已合牛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早晴至报恩山寺文与可山石巉巉磴①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暮烟已合牛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早晴至报恩山寺
文与可
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①磴:石级。
小题1:请结合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分析诗人是如何写景的。(6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答案

小题1:两联的景色描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2分)颔联描写远处水上,烟雾散开,双鸥落下,日光照到高林,雉鸟飞起的动态画面。(1分)颈联描绘的则是一幅大麦满园、近处蚕卧桑叶的静态画面。(1分)这两联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乡村淳朴的风情,很有画面感的呈现了乡村清新开阔的景象。(2分)
小题2:本首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喜悦的心情(2分)。首联诗人清晨沿着山路拂松穿竹,不畏露水打湿了衣裳,可见其闲适、恬淡之情;(1分)颔联和颈联写清新明丽的山林乡村景色,可见其对这样景象的喜爱,内心的喜悦之情;(1分)尾联写在村庄的晚景中,诗人踏着月色信步回到住处,更见其闲适。(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题干要求明确是如何写景的,因此答题时就可想到动静结合,远近、色彩、上下等写景角度,然后根据诗句内容对号入座。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感情的把握。根据题目“早晴至报恩山寺”中的“早晴”与最后“信马林间步月归”中的“信”(此处应是随意的意思)字,就可揣摩出诗人解闲适、恬淡、喜悦的心情。具体答题时应先概括,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解答时应注意既要有情景的分析,更要有概括感情的术语,像伤感、厌倦这样的关键词。
举一反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__,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6)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7)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8)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9)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10)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送友人出塞  (吴伟业)
此去流人路几千,长虹亭外草连天。不知黑水西风雪,可有江南问渡船?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分析“长虹亭外草连天”一句蕴含怎样的“情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洲。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赞扬了友人        、         的品格。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试对诗歌最后两句做简要赏析。
送友人出塞  (吴伟业)
此去流人路几千,长虹亭外草连天。不知黑水西风雪,可有江南问渡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答题。(6分)
题扬州禅智寺
杜 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小题1:这首诗用字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3分)
小题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珠联璧合”,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