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后面题山行宋·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后面题山行宋·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后面题
山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小题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情感脉络。(5分)
小题2:谈谈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两联在写景、抒情方面的表现技巧。(6分)
答案

小题1:首联写诗人信马由缰,穿行于花径,游历于山间,由此可以看出他闲适自由之心境和十足野兴;中间两联着重写山中景象的幽美、山中环境的静谧,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悠然和对山中景物的热爱;尾联诗人触景生情,看到山村原树有似曾相识之感,内心产生了思乡的惆怅。 (只答情感,不分析酌情扣1-2分 )
小题2:(1)移情于景。 风吹山谷发出声响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诗人却说“有声含晚籁”,山峰本不会言语,诗人却说它们被晚籁所感,沉浸在大自然的美妙中缄口不言,看似无理却有深情。(2)拟人手法。山峰是自然物,本不能言语,诗人说它无语,把自然景物人格化。(3)动静结合。山谷的声响和山峰的静谧一动一静写出了山中的和谐美妙。(4)借景抒情。中间两联重在写景,有美妙的晚籁,有悦人眼目的花色,沁人心肺的花香,诗人虽未言明对山中景物的喜爱,但其喜爱之情已然渗透于字里行间之中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由前三联可知,诗歌侧重写景,由此可确定以景写人,以景写人侧重的是人物心情,由“悠悠野兴长”可得出诗人闲适自由之心境和十足野兴的心情。由“晚籁”“斜阳”“胭脂色”“白雪香”可联想到山中优美静谧的景象,故可体会出诗人对山中景象的喜爱。尾联直抒胸臆,触景生情,由“惆怅”“吾乡”可体会出诗人的思乡之情。答题时,要结合着对关键词句的分析,写出诗人的情感。
小题2:
试题分析:诗歌的表现技巧有很多种,可结合着诗歌关键词加以分析。“含晚籁”“无语”很明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谷和山峰人格化,形象的写出了山谷山峰的幽美,也表现了诗人的喜爱,因此也属于移情于景。由“有声”“无语”可联想到山谷的声响和山峰的静谧一动一静的结合起来,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由“胭脂色”“白雪香”可联想到山中美景如画的意境,幽美的环境烘托了诗人愉悦的心情,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举一反三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孟浩然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注释】①定:究竟。 ②祓禊诗:疑指王羲之诸人的《兰亭集》诗。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春堤杨柳发”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何作用?(6分)
小题2:诗歌颔联“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与前后诗句有怎样的关联,请简要分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桂棹兮兰桨,                            ,望美人兮天一方。
(苏轼《赤壁赋》)
默写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春日耕者
苏 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小题1: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5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题型:其他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小题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