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小题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1)白诗,抒发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苦(抑郁、惆怅、失落)之情(或抒发了思乡之情,怀旧之情)。(2分)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途未卜的感叹。(2分)
小题2:(2)诗中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将昔年与今年进行对比。具体表现为:①地点对比。昔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②情景对比。昔年是欢乐之景,今年是冷清之景。③情感对比。昔年是喜悦之情,今年是愁苦之情。(写出对比手法,得1分,具体表现写出一点得1分,共4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白诗中诗人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关照月亮的思考。昔日的觥筹交错与今年贬谪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的失落。繁华的过去越明朗,对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犹如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悲苦感。诗句一望而知地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月亮在古典诗歌里,更多承载了怀乡思亲。其实白居易在对比中也在暗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颈联涉及望乡和圆月,表面上像在思乡,但是“望乡“行为反映的心理,却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而这种心理再次强化了内在的主体孤苦体验。诗歌是如此极尽曲折的突出诗人贬谪的孤寂之情,尾联诗人细节化的再现秋风月光。“秋风秋雨愁煞人”,过去的日子出现的“昨风一吹无人会”,没有人领会这凄厉秋风的凉意。能忽略这凄冷秋风的肌肤感,一定是人们沉浸在无情的喜悦里,已然忘记了秋风的凄冷,这里突出诗人过去日子的欢快感。“今夜清光似往年”,一是说今夜的月和往年是相似的,是借代用法,突出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暗含了人已不是昔日的意气之人了,照应诗歌前文对比的物是人非的无奈悲苦;二是言今夜的月亮似往年,但这样的月光照在身上,却令人清冷至极,置身“湓浦沙头水馆前”环境里,心内却是清冷感,诗歌在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贬谪后面对十五惊叹诗人诗歌技巧的娴熟,尺幅之间尽情描摹无形的心里悲苦!
苏词中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此夜明月显得格外圆,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此处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7分)
青玉案 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张 榘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②张榘(jǔ),南宋人,做过句容县县令和江东制置使参议,均处于地位低下的职位。
小题1:前人评论“上阕‘推’一词用得妙”,请简要分析妙在何处。(4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中所运用的手法。(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默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⑵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柳永《望海潮》)
⑷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题目。(8分)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小题1:请赏析开篇一二句的景物描写。(4分)
小题2:请结合诗句分析小令中的“渔父”形象。 (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小题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这种情感是用什么手法来表达的(3分)
小题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小题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5分)
小题2:词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