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途中见杏花吴 融(850-903)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途中见杏花吴 融(850-903)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途中见杏花
吴 融(850-903)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吴融,晚唐诗人,他死后三年唐王朝灭亡。②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小题1:这首诗的首联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1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2分)(乐景的介绍为1分,作者的感受为1分)(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借代等,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小题2:①惜春之情(1分)。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1分)。②流离之苦(或:漂泊之苦)(1分)。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③身世之悲(或:壮志难酬)(1分)。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无人赏识的写照(1分)。④家国之思(或:心系国家)(1分)。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心忆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1分)。(四点任意答出两点即可给4分,但每点必须附带分析。具体到每点,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可根据首联中的关键词,展开联想和形象。“红艳出墙”表现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美好;“独愁”体现的是作者的愁绪,由此可得出首联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答题时,可结合着诗句大意来体会诗歌意境。
小题2:
试题分析:可根据诗歌写作背景及注释来从整体上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再结合着具体的诗句体会。首联一个“愁”字奠定了诗歌的基调,杏花开放,春光无限美好,自己却无法尽情欣赏,表现了诗人的惜春之情。颔联“更难留”表现出了晚唐时期,“安史之乱”后,诗人颠沛流离,漂泊在外,深受漂泊之苦。颈联“蝶未游”一词表现了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的现实,暗示自己壮志难酬的孤独之情。尾联一个“忆”字,表现了诗人触景生情,怀念当年在长安的美好生活,由此引申出诗人心系国家的情感。
举一反三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②大弦嘈嘈如急雨,                  ,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        。(陆游《书愤》)
          ,烟光凝而暮山紫。          ,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眼儿媚
【宋】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数竿修竹,数叶芭蕉。
注:①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②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
小题1:本词上片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3分)
小题2:结处三句 ,“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试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樊迟未达。子曰:“______,______。”(《论语》) 
(2)____,朽木不折;____,金石可镂。(《劝学》)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4)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别 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 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 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 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 离别何足叹。
【注释】解腕:把自己的手腕斩断,以去患除毒
小题1:这首《别离》诗一扫送别诗的老套,写得别具一格,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你是如何理解诗的颈联“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②作者刘长卿因遭诬陷被贬瞳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
③楚客: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小题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4分)
小题2:试分析本诗主要运用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