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元曲,完成文后各题。【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小题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

阅读下面元曲,完成文后各题。【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小题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元曲,完成文后各题。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小题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5分)
小题2: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点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图(3分)“芭蕉雨声”烘托出作者思念家乡,辗转反侧的愁思。(2分)
小题2:后三句未从正面回答“归期”是否已定,而是融情于景,情景相生。(2分)北雁在霜林如醉的长空里哀啼,行人在黄花已瘦的竹篱边痛饮,把“有家归未得”的矛盾心情和“家乡何处是,忘了除却醉”的深沉乡思作了出色表达。(2分)而秋雨打蕉,惊醒了神游故国的美梦。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情景统一。(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红叶天”、“黄花地”,显然受了《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启导,而《西厢记》又是移用了范仲淹《苏幕遮》词的“碧云天,黄叶地”,亦为感秋之作。红叶黄花勾勒了清秋的轮廓,色彩鲜明,但却有一种苍凉冷颓的情韵。尤其是作者在这一背景中添现了“雁”、“人”的活动主角,且雁啼于天,人醉于地,便使这种苍凉冷颓发挥到了极致。“雁啼”最牵愁惹恨,“人醉”则是为了忘忧。“芭蕉雨声秋梦里”, 芭蕉在古代是有特定所指的意象,一般指代愁思、闺思、乡怀、悲凉,而雨打芭蕉一般是指愁上加愁,不可排解。 秋雨的萧疏冷酷,使得诗人的乡梦也为之惊醒,烘托出作者思念家乡,辗转反侧的愁思。
小题2: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在解答时应先答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这三句句句写景,但又句句含情,是作者收信后无言的感受,但它也可以视作诗人因家信问起归期而惆怅苦闷的应接。我们也可以这样想象:诗人因在现实上不可能回到万里以外的乡园,无语可复,心中充满了忧愁与歉疚。他抬头望天,想看看那传书的鸿雁可在,结果发现“雁啼红叶天”,大雁似乎也在为他发出悲鸣。满地秋菊盛开,但那并不是故园的黄花,诗人只能借酒狂饮,在酩酊中暂忘乡愁。入夜了,他希望能在梦中实现回乡的心愿,可是“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白居易《夜雨》),蕉叶上的雨声又无情地提醒着他的孤寂。“问我归期未”,不敢答复,至此也无须答复。小令的这三句景语,在时间的跨度上可前可后,代表了“秋怀”的一贯凄凉,确实是颇见妙味的。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在归未有期但又存在着“何当共剪西窗烛”可能的情形下,生慨于寄身之处的旁景。而本作连“未有期”的吐诉都鼓不起勇气,心上的伤口就可想而知了。
举一反三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6分)
(1)                         ,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4)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氓》)
(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6)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     。(屈原《离***》)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小题。(10分)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小题1:作者是怎样描写“山雨”的?请简要赏析。(5分)
小题2:本诗写了什么内容?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诗经·氓》)
(2)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3)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
(4)青青子衿,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5)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6)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王羲之《兰亭集序》)
(7)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学而》)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10分)
(1)策扶老以流憩,                                    ,鸟倦飞而知还。
(2)登东皋以舒啸,                                    ,乐夫天命复奚疑!
(3)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4)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                         
(5)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          ,不亦重乎?” (《论语》)
(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日:“                     。”(韩愈《师说》)
(3)既见复关,           。          ,体无咎言。               (《诗经·卫风·氓》)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