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7分)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7分)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7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诗人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小题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结合全诗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

小题1: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生动地勾画出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
小题2:以动衬静。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音,用越来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的一喧鸟鸣等,反衬出夜的寂静,环境的清远和空旷,从而衬托出他在谪居僻远之地,孤独忧愁、无人理解的寂寞情怀。(答出借景抒情,分析正确给3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从题目看,答题范围是全诗,那么,诗歌中的所有富含深意和情感的物象都应该是意象,包括: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等;而意境则是由这些意象叠加和组合形成的一种氛围,根据注释,结合全诗,不难感受到这种静默、寂寥、凄清的氛围。
小题2:
试题分析:本诗的主要艺术手法也是很明显的:开头就写了作者听到繁露坠地的声音,显然,如此细微的声音都能听清楚,写出了此时诗人的难以入眠,也写出了此时夜的寂静(反衬)。后面写泠泠的水声,泉水冲击石头的声音,山鸟的声音都是衬托(反衬)。
举一反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生长明妃尚有村。
(2)江间波浪兼天涌,                         
(3)如何四纪为天子,                         
(4)千呼万唤始出来,                         
(5)                          ,蓝田日暖玉生烟。
(6)此情可待成追忆,                         
(7)                         ,不尽长江滚滚来。
(8)                         ,百年多病独登台。
(9)飞湍瀑流争喧豗,                         
(10)                        ,相逢何必曾相识。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
点绛唇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因而此地成为送别、饯行的代称。②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小题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上下片简要赏析。(3分)
小题2: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两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6分,每空1分)
(1)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3)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8分)
移居东村作
王庭珪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小题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颔联进行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首联哪个字概括出了东村怎样的环境特点?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注] ①己酉:淳熙十六年(1189年),当时词人正闲居于带湖之滨。②“酿成”三句:谓每夜的清风白露,酿成一片稻米花香,意即风调雨顺,丰收在望。
小题1:这首词的上下片写的各是什么生活情景?请予以归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联系全词和辛弃疾的生平遭遇,谈谈对“闲去闲来几度”中的“闲”字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