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注:这首诗作于抗日战争时期。 简答诗中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80个字以内) |
答案
诗中的鸟执着地热爱土地,它同情这土地上被蹂躏的人民,痛恨日寇的暴行,深情地礼赞人民的抗日斗争,热切期盼胜利的到来。死后也要将自己的身躯奉献给土地。(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不必拘泥于此答案) |
解析
试题分析:以“鸟”自比,把诗人的歌唱比喻为鸟的鸣叫,一般说来都是取诗人热烈而欢乐的歌唱,像鸟的欢快的鸣叫那样,使人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只有诗人在饱含着深情的时候,才会像喜鹊、像画眉那样,从自己的心灵深处涌起热烈而深沉的绵绵情思。但在这首诗里,诗人的歌唱却不同于那种欢快与高昂的鸣叫,而带着一种时代的沉重:“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诗人脱口而出写下的这两行诗句,直接地道出了自己要为祖国歌唱的诚挚的感情,固然表现出了诗人以诗为歌的热烈的感情,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什么是“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呢?这正表达了诗人郁积在心底的沉痛的心情,因为有着深重的痛苦,他的喉咙才会嘶哑,所以,在诗的开头,便已经为全诗营造出了一种悲凉的基调和沉重的氛围,让我们可以感受到了埋藏在诗人心灵深处的巨大的痛楚。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9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小题1: 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5分) 小题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从写景的顺序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4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10分) 九 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 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 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 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 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竹叶:竹叶青酒。 小题1: 结合前两联,简要说明诗人当时的处境。(4分)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范成大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①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②。酾酒问蟾兔③,肯去伴沧洲④? 注:①姮娥:嫦娥。②黑貂裘:用苏秦典。“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战国策·秦策》)。③蟾兔:传说月亮中有蟾兔,常用来借指月亮。④沧洲:水滨,此借指隐者所居之处。 小题1:上阕前四句写了作者怎样的经历和感受?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 答: 小题2: 下阕借月抒情,作者抒发了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 答: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满江红 [南宋]刘克庄 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②,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①盾鼻:盾中央的纽。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指军中作檄。②故将军:指汉代名将李广。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小题1:上阕“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有人评说本词下片“曲笔写胸臆”,请结合本词下片内容试作分析。(5分) |
诗歌鉴赏(10分)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苏轼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小题1:分析“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的艺术手法与表达效果。(6分) 小题2:孙登是晋朝隐士,阮籍慕名入山访问,孙登不发一语,阮籍不悦,长啸一声悻悻而去,走到半山,听见孙登在山上作啸,声如龙吟,乃大钦服。本诗尾联用孙登的典故,有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同时表达了什么内涵?(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