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满江红[南宋]刘克庄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满江红[南宋]刘克庄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满江红
[南宋]刘克庄
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①盾鼻:盾中央的纽。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指军中作檄。②故将军:指汉代名将李广。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小题1:上阕“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有人评说本词下片“曲笔写胸臆”,请结合本词下片内容试作分析。(5分)
答案

小题1:夸张或比喻(1分,借代也给分)。传神地显示了草拟文书时笔走龙蛇、文思敏捷的超人才气(1分)和踌躇满志的精神状态(1分)
小题2:“曲笔写胸臆”指本词正话反说(1分,反语,或在后面结合诗句说明亦可)来倾诉心中的愤慨:下片通过写旧时诗文疏奏没心思整理、温习焚香煮茗之书打发时光、教儿吟风赏月之词等貌似闲散的生活,与上阕形成对比,(1分),从反面表达了自己时光虚掷的无奈(1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用反语表达年华老去的悲叹(1分)和英雄失路、壮志难酬的哀痛(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关键词来断定修辞手法,“一挥千纸”,很明显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龙蛇”来形容运笔气势,故为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作用可用修辞手法的本身作用,然后结合着句子的语境作答,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小题2:
试题分析:可结合着词中关键词分析,“慵收拾”表现了词人无心整理疏奏;“把”“温习”“教儿诵”表现出打发时光的闲散生活;“叹”表达出年华老去,与前面的闲散生活一起,从反面委婉的表达自己虚度时光、壮志难酬的悲痛。
举一反三
诗歌鉴赏(10分)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苏轼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小题1:分析“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的艺术手法与表达效果。(6分)
小题2:孙登是晋朝隐士,阮籍慕名入山访问,孙登不发一语,阮籍不悦,长啸一声悻悻而去,走到半山,听见孙登在山上作啸,声如龙吟,乃大钦服。本诗尾联用孙登的典故,有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同时表达了什么内涵?(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①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②似月,皓腕凝霜雪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小题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三个方面写出了“江南好”?(3分)
小题2:词中“人”、“江南”、“老”、“还乡”诸语反复出现,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小题3: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金】吴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注释:华颠,花白的头发。
小题1:词的上阙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3分)
小题2:本词“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的诗句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夜过盘石隔河望永乐寄闺中效齐梁体①
【唐】岑参
盈盈一水隔,寂寂二更初。波上思罗袜,鱼边忆素书。
月如眉已画,云似鬓新梳。春物知人意,桃花笑索居。
【注】①盘石:地名,在黄河南岸。永乐:地名,在黄河北岸。闺中:指岑参之妻。齐梁体:一种诗体。②罗袜:借指妻子。④索居:独居。
小题1:诗歌颈联是什么意思?(4分)
小题2:诗歌尾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与首联有何关联?(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小题1:荆轲和而歌,              。(《荆轲刺秦王》)
小题2:       ,枉用相存。       ,心年旧恩。(曹操《短歌行》)
小题3:曲终收拨当心画,              ,惟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4:       ,两朝开济老巨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小题5: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