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离亭燕张昪①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离亭燕张昪①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离亭燕
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小题1:“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3分)
小题2:结合诗歌简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5分)   
答案

小题1:(1)“浸”有浸染之意,(1分)一个“浸”字,以动衬静,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完全渗入的景象,表现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2分)
小题2:(2)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2分)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朝兴废尽入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国家兴衰的兴亡之感和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2分)诗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之感。(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赏析妙处就是分析它的表现手法及作用,或分析它的形象性。本诗中“浸”本义是“浸染之意”,有水,而且相对于泡来说还有一种逐渐渗入之感。一个字形象全出。答题时要仔细分析浸字的意境,再联系诗中所形容之景具体分析,可发现作者所描绘的景物如在眼前。本题比较容易,浸字好理解,而且何处断显示,水与天是相连的。只要把浸字分析透了,分析准了,此题不难得分。
考点17: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怅望与无言是神态,层楼与寒日是环境,无论环境还是神态都给人以伤感。所以答题时要结合意象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关键词是孤寂和无奈。本题难度一般。一切景语皆情语,只要抓住诗人的神情与环境描写,就可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了。
举一反三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小题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小题2:地崩山摧壮士死,                          。            (李白《蜀道难》)
小题3:艰难苦恨繁霜鬓,                          。              (杜甫《登高》)
小题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小题5: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小题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 (王羲之《兰亭集序》)
小题7:申之以孝悌之义,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8: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小题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它们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5分)
小题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题目。(11分)
南乡子 
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①。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②。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①黄庭坚为仇家构陷,被流放到宜州,只能栖身戍楼,困苦不堪。 ②戏马台,南朝宋武帝刘裕在彭城(今徐州)戏马台欢宴重阳。金络头,多为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佩饰。
小题1:词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本词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6分)
小题1: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
小题2:停杯投箸不能食, _____        。(李白《行路难》)
小题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_____        。(李煜《相见欢》)
小题4:          ,余不忍为此态;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离***》)
小题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小题6:大弦嘈嘈如急雨, _____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①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②。
此时③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①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了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诗作答。②何逊是杜甫佩服的南朝梁诗人,这里把裴迪与何逊相比,表示对裴迪和他的诗的推崇。③“此时”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
小题1:本诗通篇以早梅伤愁立意,试概括诗歌中含有哪些愁情。(4分)
小题2:有人说 “忆”字是全诗关键,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3:清人黄生评此诗称“直而实曲,朴而实秀”, 请对此作简要分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