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

阅读下列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列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江南。
【注释】芰:菱角。飐:因风而颤动、飘扬。
小题1:此小令的前五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2:请赏析此小令在写景上的表现手法。(4分)
答案

小题1:此小令描写了烟水、晴岚、人家、画檐、芰荷、沙鸥、香风、珠帘这些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意象(答对四种意象就给2分)。表达了作者闲适自得的心态和对江南美景的赞叹之情。
小题2:此小令在写景的表现手法上灵活多变,①远近结合,开笔瞭望大江远山,逐渐由远入近写到两岸人家,池塘芰荷,沙洲水禽;(手法1分,分析1分)②动静结合,流水生烟,山岚耸翠,一动一静;画檐芰荷,安静恬淡,而沙鸥在舞,珠帘在卷,在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从大处落笔,先描写江上之景,雾霭弥漫,烟云缭绕,再写两岸人家,鳞次栉比,画梁相接。首句画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经晴日照射,氤氲荡漾,更显出烟水迷茫之致。次句“两岸人家接画檐”写出了江南地区人口稠密和繁华富庶的特点。接着作者又把注意力放到自然景物,“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的“淡”用得好,把温柔水乡的浓郁春光冲淡了,彷佛有抿去嚣扰的意味,更增添了几许诗意盎然的摇曳之姿。“看沙鸥舞再三”写作者张养浩本人闲洒自适得怡然之味。 “卷香风十里珠帘”暗示了其所在的温柔乡之香艳、富丽,和前面的画檐人家相呼应。
小题2:
试题分析:五句写景由远而近,从大到小,写家人、荷塘、水禽,第六句写远方的船,第七句又村落酒店酒旗,极富条理性和层次感,表达了欢快的格调。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注]
葛胜仲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 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县斋:县衙斋室。
小题1:结合全词,简要说说“闲愁几许”中“愁”的内涵。(5分)
小题2:“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小题1:诗人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清”这一环境特点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小题2: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幸存者
高凯

小题1:这首诗第一句用“走”描写暴风雨,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赏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1)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借鉴***的《沁园春﹒长沙》描述秋景的方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小题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6分)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