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6分瀑布联句香严闲禅师 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小题1: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6分瀑布联句香严闲禅师 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小题1: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6分
瀑布联句
香严闲禅师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小题1: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采用了什么手法?(3分)
小题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B.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目标。此二句刻画了瀑布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
C.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
D.“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

答案

小题1:(1)这首诗表达了志向远大、敢于进取的胸怀 ,(1分)坚韧不拔、排除万难的坚定信念。(1分)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分)
小题2:B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志向,要以诗句内容为主要依据。诗中以“瀑布”自喻,第一句写瀑布历经“千岩万壑”,不辞辛劳;第二句写“瀑布”的高是身边的人无法了解的,只有“远看”才能知道;第三句写“溪涧”(比喻小的位置或身边的小人物)是不能留住“瀑布”的;第四句写“瀑布”一定会流归大海形成巨大的波涛。理解了这些,作者的意图和手法都不难知道了。
小题2:
试题分析:B项的错误在于:本诗并没有写近看瀑布的情景,也不是在为后二句蓄势。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小题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5分)
小题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引水行
李群玉
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
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
小题1:本诗首句是怎样写引水竹筒的?有何作用?(4分)
小题2:“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句富有情趣,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tú mí):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
②婉娩:天气温和。
小题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4分)
小题2: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加以简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淮上与友人别                         和练秀才
(唐)郑谷                       (唐)杨巨源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渡江人。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小题1:这两首诗均以         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2分)
小题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
昭君怨·咏荷上雨【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注】本词为作者于庭院中午憩后观雨所作。
小题1:词的下阕写雨主要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小题2:本词上阕写梦中西湖,下阕写池荷清雨,这样写有何妙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