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昭君怨·咏荷上雨【注】宋·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 昭君怨·咏荷上雨【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注】本词为作者于庭院中午憩后观雨所作。 小题1:词的下阕写雨主要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小题2:本词上阕写梦中西湖,下阕写池荷清雨,这样写有何妙处?(4分) |
答案
小题1:比喻。(1分)作者将落在荷叶上的雨点比作“真珠”,把聚在一起的雨水比作“水银窝”。(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点随荷叶跳动忽散忽聚,在叶窝聚为一汪晶莹的雨水,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咏和喜爱之情。(1分) 小题2: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上阕虚写梦中西湖急雨,下阕实写醒后池荷清雨。用梦中西湖烟雨衬托庭院荷池,暗示庭院中的雨荷有着和西湖同样的魅力。(2分)这样写,构思巧妙,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1分)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根据“聚作水银窝”就可以确定为比喻。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抓住“梦中西湖”与“池荷清雨”,一为梦中景象,一为现实景象,就可想到虚实结合。分析妙处时一定要和诗歌主旨密切相联。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听 雨 【元】虞集 屏风围坐鬓毵毵①,绛蜡②摇光照暮酣。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雨夜闻箫 【明】叶小鸾 纱窗徒倚倍无聊,香烬熏炉懒更烧。 一缕箫声何处弄,隔帘微雨湿芭蕉。 【注】①毵毵:形容毛发细长。②绛蜡:红烛。 小题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雨”这一意象,其含义却又显得不同。请结合其具体内涵进行说明。(3分) 小题2:两诗都突出了“闻”和“听”,并且所表现出的主人公的心境都颇为相似。试作简要分析。(4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泛舟 明·薛蕙 水口移舟入,烟中载酒行。渚花藏笑语,沙鸟乱歌声。 晚棹沿流急,春衣逐吹轻。江南采菱曲,回首重含情。 小题1:这首诗歌记述了_______(季节)泛舟的经历,表达了诗人______ 的情感。(2分) 小题2:这首诗歌的颔联“藏”与“乱”字用得十分精警,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5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①,消息海云端。 【注】兰桡:用兰木做的桨,这里指代船。殊:作“犹”讲。 小题1:诗歌是如何围绕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是贾岛的名句,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3分) |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5分) 清 溪①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清溪:河流名,在安徽境内。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小题1:诗的颈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清溪水色的?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作:纵使。 小题1:请结合“杨柳”“飞絮”两个意象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情感。(3分) 小题2: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3分)古代写愁的名句很多,请写出用相同修辞手法写“愁”的诗句。(1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