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听 雨【元】虞集屏风围坐鬓毵毵①,绛蜡②摇光照暮酣。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雨夜闻箫【明】叶小鸾纱窗徒倚倍无聊,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听 雨【元】虞集屏风围坐鬓毵毵①,绛蜡②摇光照暮酣。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雨夜闻箫【明】叶小鸾纱窗徒倚倍无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听 雨
【元】虞集
屏风围坐鬓毵毵①,绛蜡②摇光照暮酣。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雨夜闻箫
【明】叶小鸾
纱窗徒倚倍无聊,香烬熏炉懒更烧。
一缕箫声何处弄,隔帘微雨湿芭蕉。
【注】①毵毵:形容毛发细长。②绛蜡:红烛。
小题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雨”这一意象,其含义却又显得不同。请结合其具体内涵进行说明。(3分)
                                                                                          
小题2:两诗都突出了“闻”和“听”,并且所表现出的主人公的心境都颇为相似。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1)虞集诗中“春雨”勾起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思,烘托了他的思乡之深;(1分)叶小鸾在闻听箫声时突然被绵绵“微雨”声打断了,(1分)把思念亲人之苦表述得极为细腻。(1分)
小题2:两首诗作都用听觉表现情怀,倍添忧伤色彩。(2分)前者描写主人公身处寂静深夜时,因听到雨声而想念家乡;(1分)后者写主人公听到不知何处飘来的箫声时,却被扰人的雨声冲淡。以动衬静,更显其忧伤情绪。(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典型意象的把握。理解第一首时可抓住“忽听春雨忆江南” 第二首可抓住“一缕箫声何处弄”来揣摩,可揣摩出思乡之情。第二首借雨来衬箫声表现得更为细腻。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忽听春雨忆江南”与“一缕箫声何处弄”可判定都与听觉有关,根据“绛蜡摇光照暮酣”可判定第一首是深夜时思乡,而第二首是由箫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尽管形式不同,但思乡之情都是浓浓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泛舟   明·薛蕙
水口移舟入,烟中载酒行。渚花藏笑语,沙鸟乱歌声。
晚棹沿流急,春衣逐吹轻。江南采菱曲,回首重含情。
小题1:这首诗歌记述了_______(季节)泛舟的经历,表达了诗人______ 的情感。(2分)
小题2:这首诗歌的颔联“藏”与“乱”字用得十分精警,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注】兰桡:用兰木做的桨,这里指代船。殊:作“犹”讲。
小题1:诗歌是如何围绕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是贾岛的名句,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5分)
清 溪①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清溪:河流名,在安徽境内。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小题1:诗的颈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清溪水色的?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作:纵使。
小题1:请结合“杨柳”“飞絮”两个意象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情感。(3分)                                                                                                                                         
小题2: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3分)古代写愁的名句很多,请写出用相同修辞手法写“愁”的诗句。(1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 ,归来煮白石 。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释:(1)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2)荆薪:柴草。(3)煮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小题1:这首诗的第一句有一“冷”字,说说这个“冷”字所包含的内容。(2分)
                                                                                          
小题2: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精妙之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