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小题1:简要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5分)
小题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的情感。(6分)
答案

小题1:“偷”指孩子们敛声屏气、蹑手蹑脚、东张西望扑打枣、梨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小题2:词中一“足”一“闲”尽显作者情感。一“足”字,表达了词人对居住环境、生活的满足。一“闲”字,是指在“万事从今足”的心态下,作者觉得“偷梨枣”的儿童顽皮、有趣,展现出作者的悠闲;轻快笔调之中,透露出对当生活的喜悦之情。(喜爱、与世无争、知足、闲适之情,任选三个,并且加上适当解释即可得6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炼字。“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这群馋嘴的儿童,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地提防随时准备拔腿逃跑。分析 “偷”字妙处时要先结合诗句具体回答 “偷”字写出孩子们怎么样的情态,然后回答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此题考查炼字,炼字答题步骤:①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是否运用修辞手法。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思考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④想想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是否有作用。
小题2:
试题分析:分析作者情感时要寻找到这首词中的关键词语,即“足”和“闲”。这首词是描摹农村生活景象的,“足”与“闲”就是对这种生活的态度的表白。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①,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①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城 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小题1:两首诗都写了“急雨”,但突出“急雨”的手法却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请对比分析两首诗歌内容、情感有何不同?(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章台夜思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家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章台:即楚灵王行宫章华台,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南。瑟: 琴瑟。
小题1:“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其作用。(4分)
答:                                                                       
小题2:本诗的题目为《章台夜思》,有人认为这首诗全篇未现一个“思”,却“秋思”不断,令人回味,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阐述。(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小题1:根据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2分)
                                                                            
小题2: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请联系诗歌,简析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各有什么妙处?(4分)
                                                                            
小题3: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宋词,回答问题。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小题1:词题为“早行”,词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4分)
答:                                                                     
小题2:词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答:                                                                       
小题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已,碧玉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注释:①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 ④劲气:寒气。
小题1:“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4分)
小题2: 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