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陇头吟   王维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余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陇头吟   王维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余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陇头吟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太白”指太白星,在古人眼中太白为主征战***伐之星。“典属国”指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品阶不高。
小题1:简要概括此诗三个人物的典型生活场景,并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5分)
小题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3分)三个生活场景是边关战士一生历程的缩影:少年渴望建功立业、青年在笛声中吞咽痛苦、老年沉沦边疆掌管少数民族事务。(2分)
小题2:①用对比手法(反衬)。开篇长安少年戍楼看星,写出其雄心满情,渴望效命边关、建功立业之豪情,格调昂扬;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写出人物之艰苦悲伤、忧愁满怀,与上文构成转折,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更鲜明抒发了对边地生活艰辛而朝廷赏罚不公的慨叹,言近旨远,发人深省。(手法名称,结合诗句解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各2分;分析对比,也可以是“麾下偏裨万户侯”与“驻马听之双泪流”的关西老将形成鲜明对比,副将封侯,身经百战的老将沉沦却依然沉沦边关,突出了对朝廷赏罚不公的感慨。) ②用了用典(类比)的手法。尾联用了苏武的典故,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多年,以致符节上的旄繐都落尽了,如此尽忠报国,也不过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尾联看似安慰关西老将,实际上将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说明朝廷不公,功臣得不到封赏古来如此。从而深化了诗的主题。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回答第(1)题,只需在诗中先找出有关三个人物的三句诗即可;回答第(2)题,需先根据“身经大小百余战”一句,读懂这三个人物形象其实就是指一个年轻时就戍边的战士,再联系诗的最后一联提到的苏武分析,答案就可得出。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逐句分析,既赏析其表现手法,又分析其内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春日郊外
唐 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小题1: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4分)
小题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宋诗,按要求答题。(8分)
雨睛  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睛。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小题1:本诗颔联写得很有味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小题2:本诗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11分)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末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小题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5分)                                                                                                                             
小题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花卿指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此诗因杜甫于花府听闻乐奏而作。
小题1:首句“丝管”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写出《琵琶行》里用类似手法描写音乐的句子。(2分)
小题2:一、二两句诗中“纷纷”、“半入”被称为描写音乐的妙笔,请作简要说明。(4分)
小题3: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构思方面是如何做到虚实结合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 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小题1:从归隐的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