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禹庙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禹庙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禹庙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注】禹庙:即大禹庙。
小题1:颈联写庙外之景,你认为那两个字用的最为传神?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赞美了大禹怎样的精神?赞美英雄,感情基调多是昂扬向上的但诗人写景却用了"空山""荒庭""秋风""古屋"等荒凉的意象,有人说这与全诗的情感基调矛盾,你是怎样看待的?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1)“嘘”、“走”二字特别传神。(2分)不但把云气水声拟人化,而且动静结合(1分,手法答对一种即可给分),描写了云雾在长满青苔的古老的山崖峭壁间缓缓卷动,江涛澎湃,白浪淘沙,向三峡滚滚奔流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和大禹治理山河的伟大气魄,迭合到一起了,令人感到无限的力与美。(或者:用这大自然的气势磅礴景象衬托出大禹治理山河的伟大气魄(1分)
小题2:(2)这首诗主要赞美了大禹不惧艰险、征服自然、为民造福的创业精神(2分)。荒凉意象与全诗情感基调不矛盾:山虽空,但有禹庙之峥嵘;秋风虽萧瑟,但有落日之光彩;庭虽荒,但有桔柚垂枝;屋虽古旧,但有龙蛇在画壁间飞动。诗人采用了反衬手法,以冷落荒凉的真实之景,有力地表现了大禹的气魄与功绩。(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云雾团团,在长满青苔的古老的山崖峭壁间缓缓卷动;江涛澎湃,白浪淘沙,向三峡滚滚奔流。这里“嘘”、“走”二字特别传神。古谓:“云从龙”。从迷离的云雾,奔腾的江流,恍惚间,我们仿佛看到庙内壁画中的神龙,飞到峭壁间盘旋嬉游,口中嘘出团团云气;又仿佛看到有个巨人,牵着长江的鼻子,让它沿着沙道驯服地向东方迅奔。……在这里,神话和现实,庙内和庙外之景,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和大禹治理山河的伟大气魄,迭合到一起了。这壮观的画面,令人感到无限的力与美。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首诗,诗人歌颂英雄,感情基调昂扬、豪迈,但禹庙之景却十分荒凉:山空,风寒,庭荒,屋旧。这些景物与感情基调不协调。诗人为解决这个矛盾,巧妙地运用了抑扬相衬的手法:山虽空,但有禹庙之峥嵘;秋风虽萧瑟,但有落日之光彩;庭虽荒,但有桔柚垂枝;屋虽古旧,但有龙蛇在画壁间飞动……。这样一抑一扬,既真实地再现了客观景物,又不使人产生冷落、低沉之感;加以后四句声弘气壮,调子愈来愈昂扬,令人愈读愈振奋。由此可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③树烟。
①此诗写于元和十一年(816),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②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③荆、郢:古楚都,
小题1:颈联描绘了什么景象?简要分析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4分)
小题2: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这首诗与严羽所说的哪些方面相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卞面这首元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8分)
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
序: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竞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主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星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①,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来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注]①萧鼓:.汉武帝泣汾河祭祀汾阴后土(地神)的时候,箫鼓喧闹,棹歌(渔歌)四起。
小题1:词的开篇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有哪些作用?(4分)
答:                                                                                     
小题2:“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这二句写大雁殉情前双栖双飞的生活情景。“天南地北”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从时间着墨,写出了大雁的形影不离、相依为命的生活历程,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铺垫。“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这四句写大雁殉情前细致人微的心理活动。
                                                   。(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忆秦娥·郜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曾觌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作者南宋词人曾觌(dí)1169年隆冬去金国进贡时,路过邯郸,望见六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
小题1:请分析“繁华一瞬,不堪思忆”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小题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小题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忆故人
王 诜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小题1:从词的风格看,这首词属于         词风。(2分)
小题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全词。(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