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错  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错  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一句运用倒装的语序,使人感觉音韵和谐,“莲花开落”只是比喻等待时间之长。
B.本诗的第一节短句、长句交错,既暗示过客之匆匆,又暗示思妇等待之悠悠。
C.“向晚”与“紧掩”这些表示动态的词语倒装在后不仅加强了语言的变化,而且也更曲折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
D.“不来”“不飞”“不响”“不揭”四个否定句在相对独立的位置上互相呼应,委婉地写出了女子的哀怨心情,有助于全诗音韵的和谐。
小题2:下面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莲花”“柳絮”“窗扉”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具有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
B.第二节极力写少妇在春光时节的等待和期盼。因为心上人的未归而使春天失去了应有的光彩。
C.“美丽的错误”这一看似矛盾的诗句,是全诗的诗眼,它既能引人深思,又保持了全篇的婉约之美。
D.诗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把女子外表的美丽和内心的凄清、寂寞、惊喜失落表现得十分鲜明。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湖北省高考已经很多年没有考现当代诗歌鉴赏了,但选用一首当代诗歌正好与必修一第一单元内容相吻合,用来检测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可行的。其实不管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鉴赏方法大同小异,那就是抓住意象,品位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A项说“莲花开落”只是比喻等待时间之长,显然不妥。“莲花”这个意象本有纯洁、美好之意。莲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确实能表现女子等待时间之长,但是此处把女子比作“莲花”,更为重要的是表现痴情女子长期的等待而变得心灰意冷,也就是说借莲花的开落衬托痴情女子的凄凉心境。
小题2:
试题分析:D项说“诗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明显有误,本诗运用的主要表达技巧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此题主要考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拟人是把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本诗中主要是用物来喻人。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本诗中出现“如”“若”包括“是”等比喻词,就是比喻修辞的最明显标志。
举一反三
阅读毛泽东的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乙】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小题1:下面各项准确概括了两词景物特色的一项是(   )(3分)
A.乙词描写妖娆的雪景,甲词描写滂沱的雨景。
B.乙词描写寒冷的冬景,甲词描写浩淼的水景。
C.乙词描写壮丽的雪景,甲词描写壮阔的海景。
D.乙词描写冬日的静景,甲词描写夏日的动景
小题2:甲乙两首词出于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4分)
从表现的内容看,两词上阙都是          ,下阙都是         ,重在          
从表达方式看,两词都运用了                         。(每空1分)
小题3:两首词都有警策之语,使全词的“题外之远致”洋溢纸上。(2分)
【甲】词的警策之语是                  
【乙】词的警策之语是                  。(每空1分)
小题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甲词的主题蕴涵。(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游黄山白岳不果
[明朝]汤显祖
序:吴序怜予乏绝①,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②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注:①乏绝:潦倒,困穷。②黄白:即徽州境内的黄山、白岳山。明代中期,徽州商业兴盛,商贾富甲天下。
小题1:《尚书·尧典》说“诗言志”。“志”,就是思想、抱负、志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试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分)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一种手法作简要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之时。柳宗元当时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② (zhǎn):吹动。③共来:指与柳宗元一同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同时被贬到漳州的韩泰、汀州韩晔、封州陈谏、连州刘禹锡。④百越文身地: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即蛮荒之地。文身:身上刺花纹,是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小题1:从全诗来看,诗人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小题2:本诗颔联两句十分精妙,沈德潜对其评论是“言在此而意不在此”,请简要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禹庙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注】禹庙:即大禹庙。
小题1:颈联写庙外之景,你认为那两个字用的最为传神?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赞美了大禹怎样的精神?赞美英雄,感情基调多是昂扬向上的但诗人写景却用了"空山""荒庭""秋风""古屋"等荒凉的意象,有人说这与全诗的情感基调矛盾,你是怎样看待的?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③树烟。
①此诗写于元和十一年(816),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②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③荆、郢:古楚都,
小题1:颈联描绘了什么景象?简要分析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4分)
小题2: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这首诗与严羽所说的哪些方面相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