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12分)途中见杏花吴 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

古代诗歌阅读(12分)途中见杏花吴 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古代诗歌阅读(12分)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小题1:诗的首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2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2分)(乐景的介绍为1分,作者的感受为1分)(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再酌情给2分。)
小题2:①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③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心忆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答出一点即可给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这是一联,应该从表现手法入手答题,诗歌险些“花”的红艳,再写“人”的愁,正好形成反衬,以花衬人,以乐景衬哀情。答题时答出乐景和哀情的具体内容。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一项和情感的题目,情感要结合题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探究,题目“途中见杏花”,可见是一首“景物抒情”的诗歌,首先找到“物”的特点,然后找到人的情感,“物”的特点“红艳”“蝶未游”,美丽,无人欣赏。人物的情感“独愁”“恨”“忆”,结合诗歌内容,可知是“伤春”“愁苦”(无人欣赏)“孤独”(漂泊之苦),“忆”写出当年的生活和现在的对比,突出现在的流离、漂泊之苦。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相见欢①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小题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5分)
小题2: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菩萨蛮
【元】张翥
郎情秋后萧疏叶,妾心陌上悠扬蝶。何处望归鞍?春云山外山。
梨花新月下。独自烧香罢。惟有梦相寻。惊乌啼夜深。
小题1:请结合对词的理解,谈谈“郎情秋后萧疏叶,妾心陌上悠扬蝶”妙在何处。(6分)
小题2: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1.征铎:铎,duó,大铃。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2. 槲(hú):一种落叶乔木。3. 枳(zhǐ):一种落叶灌木,花白色。4. 杜陵:这里指长安,可指作者故乡。5. 凫(fú):野鸭。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小题1:说明“枳花明驿墙”一句的含意。(2分)
                                                                          
                                                                          
小题2: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一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4分)
                                                                          
                                                                          
小题3: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对颔联有如此评价:“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①此词作于王安石所推新法遭到废除,落职出京卜居金陵半山时。②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传》云:“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俗耳针砭,指医治庸俗的听觉而使之高雅。诗肠鼓吹,特指听到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
小题1:有人说“闲”字统率全词,试简析词作从哪些方面表现词人之“闲”的?(3分)
                                                                            
小题2:简述“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所表达的感情。(3分)
                                                                                
小题3:“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塍废圃 (宋)周密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小题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小题2:诗的一、二两句表现了废圃的景色,请简要赏析其表现手法。(4分)
                                                                          
小题3:有人说,这首诗用词浅近清新,意境妙合自然,虽为“废圃”,却“废”而不冷。请
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