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  夕  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  夕  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隐归之处,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小题1:子规是哪种鸟的别名?李白的《蜀道难》中哪两句也是写子规的?(2分)
                                                                                 
                                                                                
小题2: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作简要概括。(4分)
                                                                              
                                                                          
答案

小题1:杜鹃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小题2: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对比的表现手法。“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形成对比。作用:渲染了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苦。
(手法2分,作用2分)
小题3: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之情;对社会动荡、家书经年断绝的担忧之情;仕途坎坷、年华易逝的自伤之情;渴望归隐的迫切心情。(每点1分,共4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也可以说是变相的默写,都属于学生记忆范围内的,比较简单。
点评:像类似的题型考得并不多,这些问题都是常识性的问题,相当于白给分的,大多数学生都能答出来,没什么技术含量。
小题2:试题分析:“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真如李白诗句所谓“一叫一回肠一断”!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读着这样的诗句,谁能不为异乡漂泊的诗人一洒同情之泪!这一联以景传情,下一联则直接诉说思乡之苦。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对比的表现手法。渲染了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苦。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小题3:试题分析: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尾联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之情;对社会动荡、家书经年断绝的担忧之情;仕途坎坷、年华易逝的自伤之情;渴望归隐的迫切心情。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举一反三
宿王昌龄隐居
常 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常建与王昌龄为好友,常建作此诗时,王昌龄正在朝为官。
小题1:“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为该诗佳句,试作赏析。(6分)
                                                                           
                                                                          
小题2:前人用“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评价常建诗,就是说常建的诗有言此意彼的特点,试分析这在此诗中是如何体现的。(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小题1: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关东义士”指讨伐董卓的诸军首领。“群凶”指董卓等军阀。
B.“初期……”两句借历史典故对“关东义士”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灭掉董卓。
C.“军合……”两句是说诸军在讨伐中貌合神离,各自观望不前。
D.“白骨……”句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千里无鸡鸣”表明连鸡都害怕战争。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对割据势力的痛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B.诗中也暗含着作者要削平战乱,进而篡夺汉朝政权的野心。
C.本诗以叙事为主,叙事、描写、抒情有机结合,内容丰富,语言朴实。
D.本诗前半部分写原因,后半部分写结果,思路贯通,层次清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小题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                                  
在诗的结尾与这两句相照应的诗句是:                            。(4分)
小题2:若将“误落尘网中”的“尘网”改为“罗网”,为什么不好?(3分)
答:                                                                           
                                                                               
小题3:在一次读诗会上,有位同学将诗中“桃李罗堂前”一句理解为“堂前桃李满桌”,你认为他的理解是否合适,请结合前后诗句说出两个理由。(4分)
答:                                                                           
                                                                               
小题4:从诗中看,作者归隐田园后,心情是怎样的?这种心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5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注】这首诗是诗人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写的。
小题1:这首小诗描写了怎样的夜景?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本诗三句不着“雪”字,却处处在写雪,试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或从哪些角度)来写雪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对卞之琳《断章》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