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南宋)刘过①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唐多令 (南宋)刘过①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②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一名安远楼。南宋时“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蓼园词选》),很多词人登临黄鹤楼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小题1:作者在这首登临之作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请赏析这首词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5分) |
答案
小题1:作者在这首词中含蓄地表达了岁月不再、昔是今非、交游零落、忧国伤时等悲慨感伤之情。二十年过去了,哀叹故人不在,痛惜自己的少年壮怀已被磨灭,眼前关系国家存亡的重镇竟是满目凄凉,“新愁”满怀,难以尽述。 小题2:作者在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对比)的表现手法。词中实写眼前凄冷的景象,说自己不过是匆匆经过南楼,马上要回家乡了,满怀的愁绪无法用花酒来消遣,中间穿插虚写对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将今昔游览的景象与心情进行了对比描写,曲折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浓郁愁绪。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首先从“寒沙”“中秋”“新愁”等词可知本诗的感情基调应是哀伤的。再从“故人今在否”“终不似,少年游”可得出“哀叹故人不在,痛惜自己的少年壮怀已被磨灭之情”。再结合注释,作者与辛弃疾是友人,那么其词风应与辛词类似,所以可推断“眼前关系国家存亡的重镇竟是满目凄凉”的内容。 点评:鉴赏诗歌的主旨有多种方法,其中结合注释、作者、写作背景是很得要的方法,本题就必须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对比手法应该比较好理解,词中有“旧江山”“新愁”的对比,“终不似,少年游”这是今昔的对比,再结合上片内容即可得出答案。 点评:《雨霖铃》是典型的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写实,下片写虚。其中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之景,即虚景。本词中“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也是想象之景,所以本题扣教材较紧,有利于考生课内知识的迁移。 |
举一反三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小题1:这首诗在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美景?营造出怎样的一种氛围?(6分) 小题2:"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写出了山客什么样的心境?(3分) |
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日夕富阳浦口和朗公 客心愁日暮,徙倚空望归。 山烟涵树色,江水映霞晖。 独鹤凌空逝,双凫出浪飞。 故乡千余里,兹夕寒无衣。A.首句“客心愁日暮”,起调平稳,而包笼颇大。诗人作客他乡,愁思满腹,虽归心似箭,然归期难卜,唯有在江边目断归舟,留连徘徊而已。 | B.颔联两句景色冷暖色调不同,上句朦胧,下句绚丽。 | C.颈联两句相对,上句写独鹤凌空,形单影只,则使人生一身飘泊之悲;下句写双凫出浪,相亲相近,则使人生夫妇相聚、举家团圆的向往。 | D.这首诗,写景流丽,言情婉转,语言追求华美,于精细雕琢中展现作者的乡愁。 |
|
渡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小题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答: 小题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4分) 答: |
倦 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小题1:“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小题2:诗歌以“倦”字引出下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小题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出怎样的意境?(3分) 小题2:第三联写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做简要分析。(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