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注释】①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因为

寒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注释】①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因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释】①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因为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
小题1:《寒食》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请作简要赏析。(3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小题1: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悲苦,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2分)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1分)
小题2:答案要点:孟诗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2分)表达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中“景与情关系处理上的独到之处”“独到”二字已经暗示了答题的重点,再加之“花满枝”与“远堪悲”这是显明的对比,所以本题不难。
点评:本题命题角度不错,考了思想情感也考了表现手法——乐景衬哀情。而乐景衬悲情也是本诗最大的特点和最成功之处。
小题2: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的第二层含义要结合诗歌中“贫居”二字,此处的“贫居”不是诗人,而是百姓,所以诗歌的主旨就深华了。
点评:本题有有较好的区分度,因为大多数同学对第一层很容易就能分析出来,但如果思维力度不够的同学对第二层就会忽视了。但本题命题不够严谨,第一小题已经涉及到了诗歌的情感,本题与上一题有重复之嫌。
举一反三
定风波
苏轼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小题1:“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一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6分)
                                                                                   
                                                                                    
小题2:这首词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陈述。(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木兰院二首(其一)
(唐)王播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小题1:请简要分析“桃花依旧笑春风”中“笑”字的表现力。(4分)
小题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漏水:古人以漏壶滴水计时。
小题1:此诗第一、二两句各从什么角度写了什么?(4分)
                                                                            
                                                                            
小题2:第三句中“逼”字用得很神妙,请结合你的理解,说说为什么。(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行舟值早雾   伏 挺
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
听猿方忖岫,闻濑始知川。
渔人惑澳浦,行舟迷溯沿
日中氛霭尽,空水共澄鲜。
[注]①澳浦:水边可泊船处。②溯沿:逆流或顺流。
小题1:这首诗三至六句对“早雾”的描写,表现了雾中人怎样的心理感受?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诗的结尾两句和开头两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第5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渡桑乾   刘 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小题1:请从体裁和内容上说说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2分)
小题2:文章开篇如惊鸿,一瞥已是惊天地。请你简要赏析这两首诗的开端诗句。(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