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茶陵道中萧立之山深迷落日,一径窅无涯。老屋茅生菌,饥年竹有花。西来无道路,南去亦尘沙。独立苍茫外,吾生何处家。【注】①南宋灭亡后,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茶陵道中萧立之山深迷落日,一径窅无涯。老屋茅生菌,饥年竹有花。西来无道路,南去亦尘沙。独立苍茫外,吾生何处家。【注】①南宋灭亡后,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茶陵道中
萧立之
山深迷落日,一径窅无涯。
老屋茅生菌,饥年竹有花。
西来无道路,南去亦尘沙。
独立苍茫外,吾生何处家。
【注】①南宋灭亡后,诗人归隐江西老家,这首诗就写于归家途中。②竹,六十年一花,花后则枯,以为荒年之兆。
小题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首联“迷”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分)
小题2: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小题3: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小题1:着一“迷”字,形象地写出了丛山交叠,遮天蔽日,夕照惨淡的景象,隐寓了诗人对宋朝灭亡的无比痛惜,表达了作者一种心中无主,不知身归何处的迷惘心境。
小题2:首联、颔联写景,近景、远景结合,画面富有层次,意象苍茫,凝重含蓄,使人顿生茫然若失的沉重感,表现了国破家亡后人民的悲惨生活。此两联写景为下半篇因景生情,表现亡国遗民无家可归的主旨作了渲染和铺垫。颈联由眼前景过渡到写心中事,直抒胸臆,表达诗人进退两难的困境。尾联总摄全诗,表达诗人无处安身立命的悲怆愁苦。
小题3:1.对宋朝灭亡的无比痛惜;
2.不知身归何处的迷惘;
3.对国破家亡后百姓悲惨生活的同情;
4.生死两难,进退失据的无奈;
5.无处安身立命的悲怆愁苦。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炼字类题目属于评价诗歌语言考点中的一个常考的知识点。它有一定的解题套路和答题规范,一般是三步走:第一步,释义+还原句子的内容;第二步,手法分析;第三步,主要分析表达效果,包括已经营造上的作用(画面描摹上的作用)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有一些是诗眼或者词眼的,还要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本诗中的“炼字”,根据注释所给的创作背景,可知,落日、家、老屋等等意象都有很强的象征含义。故此,在分析情感的时候要注意其内在的深意。
点评:炼字题一般有两种,直接点出诗句中的某个字,更多的是,要同学自己根据能力,去
找出这个字。我们在解题时关注以下几种词(1)关注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多用拟人的手法 (2)关注丰富多彩的形容词(3)关注生动形象的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4)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炼句题要用鉴赏的形式分析其妙处及表达的思想。
小题2:试题分析:一般的,诗歌和词的结构思路都表现为景和情的处理关系。大部分诗歌和词作采用的是先写景后抒情的办法,当然,也有一些纯然写景,毕竟这些诗歌是少数。从情感的产生原因上看,我们也好理解,人总是要受到外界的某些刺激或者影响才能产生某种特定的感受。至于写什么样的景,表什么样的情,那就看诗人、词人自己当时的社会环境,人生际遇,生活经历了。结合本诗创作的大背景,我们可以在上述框架的基础上理出构思的脉络。
点评:难度较大,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诗歌架构的基本认识水平和对本诗创作背景的理解程度。
小题3: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核心是逐句梳理分析:首联——空阔苍茫的景象——迷惘;颔联——穷苦悲惨——同情;颈联——进退失所——无奈,悲凉;尾联——国破家亡——悲怆、痛心、孤苦
点评:从设题看,指向性很清楚,审题难度很小,分析难度大,答全得分点很难。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小题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4分)
小题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8分)
雨过山村
唐 ·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小题1: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前两句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现代诗歌阅读(每题3分,共6分)
双桅船
1979年8月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小题1:对诗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
B.“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一句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
C.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诗人主张为了理想可以暂时舍弃爱情。
D.全诗的目的在于描写一只靠岸的双桅船,同时表现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小题2:对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
B.“岸”象征着女性渴望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的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编织在一起。
C.“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组成一幅完整的静态的画面,而在它们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
D.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感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虚堂   寇准
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因刚直不阿,两次罢相。
小题1:本诗一、二句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本诗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现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小题1:诗中的核心意象“土地”象征了什么?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2:请指出第二节运用的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第二节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