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南宋·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南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②烟柳,曲江③池馆,应待人来。 【注释】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②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小题1:“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三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襟怀?(4 分) 小题2:以下阕为例,分析这首词的浪漫主义特色。(5分) |
答案
小题1:表现出词人热爱祖国而又无比乐观的襟怀。“悲歌击筑”,以荆轲刺秦的故事,表示誓死夺取胜利的决心。“凭高酹酒”既是祭奠捐躯者,也是预祝胜利。“此兴悠哉”直接抒发了这一壮志豪情。 小题1:①拟人手法,“多情”的“南山月”、“待人来”的“灞桥烟柳”“曲江池馆”等,赋予了客观景物以饱满的情感。 ②大胆的想象,上至“明月”“暮云”,下至 “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抗金战争的乐观态度,增添了这首词的浪漫主义情调。 |
解析
小题1: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时刻不忘报国。答题时要具体写出这句诗中每一小句的意思,及所要表达的情感。 小题1:分析浪漫主义特色,说明这首诗中用了修辞使之没有悲哀的氛围,反而用美好的景物来表达一种积极的态度。具体答题时可从多情、待人来等词可见其用了拟人手法,明月、烟柳等物组合在一起让人仿佛置身于一派祥和的美好之地。从而突出其乐观态度。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冠多误身③。 [注] ①耒阳:地名;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招魂:《楚辞》的篇名。 ③借用杜甫的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小题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下阕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共8分,每小题4分)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小题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小题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再次阅读诗歌,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摸 鱼 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①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③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①湖北漕:荆湖北路掌管钱粮的转运副使。②长门事:长门,汉宫名,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以后的居所。陈皇后幽居长门,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为她写《长门赋》,以悟主上。③玉环飞燕:杨玉环,唐玄宗的爱妃,后被赐死;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后自杀。 小题1:本词词风含蓄委婉,借景抒情是一方面,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本词词风含蓄委婉,用典是另一方面,请简要分析。(3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①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小题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6分) |
古代诗歌阅读(8分)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小题1:这首词上片划线句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小题2: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你的看法如何?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 (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