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幽居初夏①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叹息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幽居初夏①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叹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这首诗是陆游晚年居山阴时所作。②箨龙,就是笋。③木笔,又名辛夷花。
小题1:诗人写景,用了哪些手法表现一个“幽”字?试作简要分析。 (4分)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4分)
答案

小题1:①正面描写。用“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直接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2分)②侧面衬托。以动衬“幽”,如“下鹭”;以声衬“幽”,如“鸣蛙”。 (2分)
小题1: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2分)②尾联“叹息”,叹息往日旧交往来断绝,顿感寂寞惆怅。(2分)
解析

小题1:用了哪些手法表现一个“幽”字,“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是正面描写。“下鹭”;以声衬“幽”,如“鸣蛙”属于侧面衬托。
小题1:若答出“叹息志士空老,报国无成”更深刻。结合诗句分析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即可。
诗歌鉴赏参考
【参考译文】
那湖光山色的美丽地方,就是我放翁的家。槐柳树阴满满啊,小径幽幽,归途袅袅。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湖畔草长鸣蛙处处。新茬的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绽放。时光流逝人亦老,不见当年相识。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鲁山①山行
[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澳。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①鲁山,又名露山。在今河南省香山县东北。 ②野情:爱好山野景色的情趣。
小题1:“平淡”是宋代诗歌的普遍追求,试以颔联中“随处改”的“改”字分析诗句创造的平淡而闲远的意境。(3分)
小题2: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曾经记载梅尧臣的诗歌追求:“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试就尾联“人家在何许? 云外一声鸡”作简要赏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著名杂剧,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有时用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课文是全剧的第三折,是矛盾冲突的结局。
B.杂剧角色分末(男角)、旦(女角)、净(刚强、凶恶或滑稽的人物)、丑(末、旦、净以外的杂角)等。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C.“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其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D.《窦娥冤》中用到“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亢旱三年”四个典故,分别涉及的人物是周朝的苌弘、神话中的杜宇、战国的邹衍、汉朝的孝妇。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窦娥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手法,表达当时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愿望。
B.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反映人民群众惩治邪恶,保护善良的心理需求。
C.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只能靠鬼神来解决他们认为无法解决的矛盾。
D.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面对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只能从超现实世界中去寻求出路。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晏殊的《蝶恋花》,回答小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小题1:请写出本词在写法上和“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苏轼《水调歌头》)相类似的句子。(2分)
小题2:请从“景”和“情”两个角度,赏析“凋”字的妙处。(4分)
小题3:这首词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请结合全词,举例说明这两个特点。(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旅  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小题1:颈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