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然后回答问题。(9分)鹊桥仙·夜闻杜鹃陆 游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

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然后回答问题。(9分)鹊桥仙·夜闻杜鹃陆 游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然后回答问题。(9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吨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此诗的创作背景:宋孝宗时,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斗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军,离开抗战前线。
小题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3分)
小题2:这首词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

小题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副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
小题1:这首诗采用了遇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风雨凄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飘零身世和凄凉心情。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解析

小题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结合词的上阕描绘即可,三点答对两点给2分,结合词句分析给1分
小题1:本词描绘了风雨凄迷的景象,借此表达了诗人的飘零身世和凄凉心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分,解说2分,思想感情2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小题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3分)
小题2:这首《鹧鸪天•送人》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诗句,然后回答问题。(8分)
北塘避暑
韩琦(宋)①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①韩琦是北宋名相,他为官清廉正直,生活俭朴,不尚奢华,尤重保持晚节
小题1:“暑”与“清风”具有双关含义,试加以分析。(4分)
小题2:分析颈联的表现手法。(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晚望
(唐)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①
(唐)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注】①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小题1:高诗前两句写景,试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作用。(4分)
小题2:高诗说“一片伤心画不成”,韦诗却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各有何道理?(4分)
小题3: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表达了怎样的共同主题?(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21-22题。(7分)
[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张可久
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客里过清明。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小题1:前两句在小令中起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意象进行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小题1:“阳关常恨不堪闻”一句中“阳关”指的是什么?为何“不堪闻”?(2分)
小题2:“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3:“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