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甲)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甲)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甲)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乙)寒食
(唐)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寒食:节令,清明前一二日。按时俗寒食三日不得举火,但王侯贵族之家有皇帝赐来的蜡烛:“清明日取榆树之火以赐近臣。”日暮汉宫句为以汉喻唐。
小题1:在两首诗的第三句各抓一个关键字分析其作用。(5分)
小题2:试比较两首诗在选材立意方面的异同。(6分)
答案

小题1:孟诗中“贫”字揭示了上句 “悲”和下句“不独明朝为子推”的缘故。含蓄传
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韩诗以一“传”字状出动态,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
次第之森严。含而不露地讽刺了统治阶层的特权。
小题1:两首诗均写出了寒食节时春天繁花竞放的迷人景象,浓浓春意。(2分)孟诗以一
个“悲”字写出了异乡人寒食的辛酸,也表达了对贫居者的深切同情。(2分)。韩诗则从寒
食节的皇都风光着笔,突出皇族与宠臣的特权,隐寓了对特权阶层的讽喻之意。(2分)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两字都含而不露地讽刺了统治阶层的特权。
小题1:此题答题时注意“选材立意方面”的异同,既要答异,又要答同。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小题1: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并指出作品的社会意义。(5分)
小题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任意确定两个特点,适度展开。)(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好事近 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19年辞官离开朝庭,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小题1:作者在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借此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趣?(5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词简析下片的表现手法。(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8分)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小题1: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1分)
小题2: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小题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7分)
未展芭蕉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唐)钱珝                            (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小题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
小题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注]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 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小题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试作简析。(3分)
小题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