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作题。(8分)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

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作题。(8分)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作题。(8分)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解】:本诗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青溪:今陕西沔县之东。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是      诗;(1分)从题材上看,这首诗是    诗。(1分)
小题2:赏析“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6分)
答案

小题1:五言古(或五古);田园山水(或山水或田园)。(2分)
小题1:这一联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2分)描绘青溪美景。
青溪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 “喧”字造成了
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
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
调特别幽美、和谐。(4分)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小题1:赏析题可从句意,手法答题,手法为以动衬静,句意表明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11分)
江 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宗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
小题1:诗歌的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5分)
小题2:诗歌的最后一句构思巧妙,前人称之为神来之笔,请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小题1:分析诗中“逾”“燃”二字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2:作者在表达情感方面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整首诗具体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太山上作
元好问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注】①蒙古灭金后,元好问不愿为官。公元1236年3月,他与友人游览泰山并写下此词。
②醯鸡:醯,读xī。醯鸡为醋瓮中的蠛蠓,一种小飞虫。
小题1:请简要概括作者在本词中抒发的思想感情。(5分)
小题2:这首词的上片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三十八)①
汪元量
青天淡淡月荒荒,两岸淮田尽战场。
宫女不眠开眼坐,更听人唱《哭襄阳》②。
【注】 ①南宋灭亡之后,诗人和宫女们作为俘虏被元军押解北上,此诗写于押解途中。
②《哭襄阳》:元军大举攻宋时,襄阳首当其冲,宋将吕文焕坚守六七年之久,但宰相贾似道坐视不救,致使襄阳失守。此曲为襄阳失守以后在民间流传的一支哀歌。
小题1:诗中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的?(4分)
小题2:《哭襄阳》一曲在诗中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作文
阅读下列文字 ,按要求作文。(50分)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词由于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清新深远、内涵博大精深、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长盛不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毅,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无不令人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品读古典诗歌,相信你一定能感受到它的动人魅力。请以“古诗的魅力”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700字,不得抄袭与套作。
题型:写作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