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小题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小题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下文的“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小题2:从写法上看,“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4分) |
答案
小题1:(1)不矛盾。(1分)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改弹新曲,但内容总是“旧别情”。(1分)(2)运用对比写法,更能表现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任何新曲都无法排遣戍边将士内心的思乡之情。(2分) 小题1:(1)前三句叙事抒情,最后一句写景。(1分) (2)以景结情(倗景戒情)。(1分) 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墟阔而悲凉。以景作结,寓情于景,渲染了凄凉的意境,将将士们浓浓的愁绪与凄昅的秋夜月光和荒凉的边塞风光融为一体。(2分) |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如围绕琵琶的异域情调、边关的别离内涵来讲,也可适当给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
举一反三
古代诗歌阅读(8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小题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小题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4分)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①。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③。 【注释】①翠微:青翠的山坡。 ②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③机:世俗的心机。 小题1:“美酒聊共挥”句中的“挥”改为“饮”好不好?为什么?(3分)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让诗人“醉”的原因除了酒,还有哪些?(4分)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九日作 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方菊花无。 九 日 杨 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客人。 小题1:王诗中“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分) 小题2:借景抒情是两诗的共同特点,但在景和情的关系上又有不同,请具体分析。(4分)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填空题。(4分) 哭宣城善酿纪叟 李白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这首五绝是李白在宣城为悼念一位善于酿酒的老师傅而写的。最后一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表现了李白 的思想情感。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苏氏别业 祖咏 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 南山当户牖,澧水映园林。 竹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 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小题1: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以“极力出奇”来评价该诗颔联和颈联两联。请从写景的角度分析这两联是如何“出奇”的。(6分) 小题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