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菊  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①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②高。注:①九日:指重阳节。我国民间有在该日登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菊  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①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②高。注:①九日:指重阳节。我国民间有在该日登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①九日:指重阳节。我国民间有在该日登高、戴菊的习俗。
②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没有什么用处。
小题1:诗歌一、二句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来写菊?请简要说明。(4分)
小题2:诗歌三、四句歌颂了菊花什么样的高贵品质?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1)(4分)诗歌一、二句从王孙公子与普通百姓对菊花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了菊花的高洁,(1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把王孙公子把菊花当作蓬蒿与百姓在重阳节这天把菊花插戴到鬓发上形成对比,说明百姓与王孙公子不一样,对菊花非常喜爱尊重,从这种对比中突出了菊花的不同凡响。(2分)
小题1:(2)(4分)诗歌三、四句歌颂了菊花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不与他人攀比的高贵品质。(2分)寄寓了作者不慕高位权势、淡泊名利的思想品质。(2分)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结合诗句分析菊的精神。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11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小题1:这首诗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内容的?请作具体分析。(5分)
小题2: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诗鉴赏(12分)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他的《红梅》诗有这样的句子:“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小题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6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请分别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曾国藩家书》《苏菲的世界》,回答问题(两题任选一题)(4分)
小题1:在《苏菲的世界》一书中,主人公苏菲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信中向苏菲介绍了对欧洲哲学思想影响深远的人物之一柏拉图。请你据信介绍柏拉图的主要思想。(不少于60字)
小题2:《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有一封名为《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的信,信中附有一份自学的课程表,谈了自己十三个方面的做法。请你列出课程表中至少三个方面的内容。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4分)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1:从内容上看,这首七言律诗的前两联重在___________,后两联重在___________。(1分)
小题2:颈联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有人说这里有八苦,请你写出其中四苦。(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6分)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小题1:这首诗第一、二联用来表达思乡之情的意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除了表达思乡之情及身在异乡的孤独凄苦的心情外,还表达了_____________的情感。
小题2:请就第三联所运用的艺术手法,选择一种来分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