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遭遇,“***”——忧愁,“离***”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遭遇,“***”——忧愁,“离***”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遭遇,“***”——忧愁,“离
***”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
和不屈的斗争。全诗共373句。
B.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意。
C.《左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于修辞的史学著作,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传》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具有极高的
史学价值。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做“春秋
三传”。
D.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答案
D
解析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8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小题1: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4分)
小题2:判断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做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6分)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因相传仙人乘黄鹤过此而得名。②万岁山:北宋京城汴梁内皇帝营造的精美宏伟的假山。③蓬壶殿:汴梁内宫殿名。④膏锋锷:血肉浸透刀剑。
小题1:本词上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作具体赏析。(4分)
小题2:简要归纳本词的思想感情。(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汪国真的《假如你不够快乐》,完成小题。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小题1:结合诗歌内容指出“稀释”和“覆盖”两个词语的意思。(3分)
稀释:                ⑵ 覆盖:
小题2:“忧愁”是什么?诗人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忧愁?(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骈文是一种和散文相对的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它的最大特点是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
B.词,最初称“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又称“诗余”或“长短句”。词都有乐调,叫词牌。每一种词牌在段数、句数、每句字数、韵律、句式、声律方面均有严格规定。根据词中某一句的字数、声律,便可推知它属于什么词牌。
C.在我国文学史上,常有作家并称的情况,如李贺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苏东坡和辛稼轩被称为“苏辛”。宋词有两种主要的艺术风格。“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易安和幼安分别指李清照和辛弃疾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