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9分)玉楼春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9分)玉楼春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9分)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縠皱:即皱纱,喻水的波纹。②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1)“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字用得尤为精妙,试分析?(4分)
(2)下片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案
(1)用“闹”字夸张地描绘出了红杏花开,绚丽鲜艳,热烈如火,唤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将生机蓬勃的烂漫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斜阳当作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小题1: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表现出怎样的环境特点?(5分)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
答:                                                                             
(3)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小题1: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古人常用比兴的手法,以自然现象中的风雨、风云比喻政治形势,请分析“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两句中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