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离亭燕张昪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离亭燕 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这是一首金陵怀古词。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③低亚:低垂。 (1)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2)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3分) |
答案
(1)表达了词人的怅惘之情和孤寂之感。(2分)词人倚楼怅望,金陵山水在雨过天晴的秋色里显得分外明净而爽朗,想到六朝兴废尽入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担忧时政的怅惘之情;(1分)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沉下,苍茫的夜幕即将降临,更增加了他的孤寂之感。(1分)(意思对即可) 或者: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惆帐之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2分)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朝兴废尽人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国家兴衰的慨叹和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1分)诗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1分) (意思对即可) (2)“浸”有浸染之意,(1分)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渗透的景象,表现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2分)(意思对即可)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一、二两句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请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请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默写填空(8分) (任选4题,多选则按前4题计分,每空1分) (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 (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 (4)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5)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化为狼与豺。 |
阅读下面的诗歌,解答问题。(6分) 十二月二十七日大雪中过吉水小盘渡西归 [宋代] 杨万里 风卷寒江浪湿天,斜吹乱雪忽平船。 碧琉璃上琼花里,独载诗人孟浩然。 (一)请简要分析“湿”“平”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分) (二)结合诗歌最后一句提到的“孟浩然”,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3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此诗为陆游晚年居山阴时所作。②箨龙,就是笋。③木笔,又名辛夷花。箨龙和木笔均为初夏常见之物。 (1)本诗在题目中点明“幽居”,但在第二联中又为何渲染“草深无处不鸣蛙”? (2)诗人在本诗中都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画 石 刘商 苍藓千年粉绘传,坚贞一片色犹全。 哪知忽遇非常用①,不把分铢补上天! 注:①非常用:指补天的用处。《列子》曾记载女娲曾经炼五彩之石补天。 小题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4分) 答: 小题2:题画诗往往是言在画中,意在画外,与画互补。既要写出画面内容,又要传达更深远的意义。那么这首诗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