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1)这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1)这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运用对比、拟人的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2)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解析
[注释](1)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开。(2)冢:坟墓。(3)蛰:动物冬眠。(4)这句诗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5)这句诗用的是春秋时的一个典故。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6)是:对,正确。(7)蓬蒿:“茼蒿”的俗称。此指杂草。
[作者]黄庭坚(一○四五~一一○五),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调叶县尉。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除北京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一○八○),改知吉州太和县。六年,移监德州德平镇。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擢起居舍人,秘书丞。绍圣二年(一○九五),以元祐党人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元符三年(一一○○),徽宗即位,召还,旋以文字罪除名,羁管宜州。崇宁四年,卒于贬所。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创始人。为诗推崇唐代杜甫,并强调化用前人成句,有所谓“点铁成金”之说。晚年皈心释氏。著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山谷琴曲外篇》等。事见黄[Z036]《山谷年谱》,《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赏析]全诗的意思是说,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碌,宁可隐居山中。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
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举一反三
对下列诗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诗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尺素”喻指“书信”,情感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相对照,更加突出了词人的悲慨之情。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诗句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在色彩上别具匠心,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句运用设问、比喻的修辞手法,一问一答,更加突出一个“愁”字,显示出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
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诗句运用夸张、反衬的修辞手法,借黄鹤不得飞过与猿猱也愁于攀援,生动形象地写出蜀道是难以逾越的险阻。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6分)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2分)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小题1:词人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6分)
                                                                              
小题2:从“情”和“景”的关系入手,分析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    黄庭坚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①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醾②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淤泥解作白莲藕,粪壤能开黄玉花。
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
【注】①水沉,沉香木。 ② 酴醾(tú mí)花名,色白味香。
小题1:第一首用什么手法刻画了水仙花的美,写出了水仙花的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单分析。(5分)
小题2:诗人写水仙的意旨何在?请结合第二首诗简单谈一谈。(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
北斋雨后
[宋]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小题1:颔联中的“占”能否改为“站”?为什么?(5分)
                                                                          
小题2:诗人为什么会有“宛如当日在山家”之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