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曲和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选自王实甫《长亭送别》)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曲和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选自王实甫《长亭送别》)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选自范仲淹《苏幕遮》) (1)《端正好》的意象组合典雅,请列出曲中所采用的意象。 (2分) (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是怎样表达抒情主人公情感的? (2分) (3)“晓来谁染霜林醉”中的“染”与“波上寒烟翠”中的“寒”,历来为人称道,请在“染”与“寒”中选择其一,说说它好在哪里。(4分) |
答案
(1)碧云(白云),黄花,西风,北雁,霜林。 (2)由“芳草”、“斜阳”这些实景,想像到“斜阳外”的虚境,充分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离情别绪。 (3)①“染”字用得好。“染”使大自然的景物融入了浓重的离愁,在离人看来,霜林的“醉”是由离人的血和泪染红的。 |
解析
(1)2分。答对4~5个,2分;答对2~3个,1分;答对0~1个,不得分。 (2)2分。借“芳草”、“斜阳”抒情,1分,离情别绪,1分。 (3)略 |
举一反三
下面对冰心的《纸船——寄母亲》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从不轻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合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923.8.27A.开篇入题,诗人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为抒发对母亲的深情作铺垫。 | B.第二节四句,诗人直接点明了纸船应去的方向,表达了诗人强烈诚挚的心愿。 | C.结尾“卒章显志”,点明了她祈求想象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能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 | D.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使得感情的抒发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 |
|
下面对何其芳诗《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喝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的血流得很快,/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1941年12月8日A.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叙事诗,诗人通过对“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生长的力量”等对象的歌唱,抒发了对少男少女们的赤诚之情。 | B.诗是写给少男少女的,但真正的主体是“我”。通过全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鲜明的形象,听到他深情的歌喉。 | C.最后一节,诗人用了一个绝妙的意象:“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使之与全诗起句的“歌唱”两相呼应。 | D.这首诗以明快的思想鼓舞人,以炽烈的感情感动人,以优美的语言吸引人,充分显示了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造诣之深。 |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碛:沙漠。 (1)按内容划分,中国古典诗歌有离别诗、田园诗、咏史诗……这首《从军北 征》属于 诗。咏唱“不破楼兰终不还”的 是这一诗歌流派的另一代表诗人。(2分) (2)诗中的“行路难”有什么寓意?(3分) (3)第二句中的“偏吹”,有的版本用“遍吹”。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4分) |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列各题。(8分)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小题1:两首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但所渲染的气氛很不相同,请加以概括说明。(4分) 小题2: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象宏大,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请概述其感情的不同。(4分) |
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以下问题(7分) “代沟”上握手 辛 迪 过午的阳光照亮林荫里 灰鸽白鸽跳跃在绿色草坪 我边在诗页上题字 边听你絮语低声 我忘记了你是我学生的女儿 你忘记了我祖父般的年龄 你谈论你青春的梦想 我心灵上响起驼铃 隔代人共同来找生命的支点 鸿沟能不能就美好地犁平 (1981年5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市) (1)对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不仅勾画出交谈时的环境,烘托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而且也为全诗定下了明朗的基调, | B.中间六句接连使用了对比的写法,反差鲜明,既表现了隔代人间的友情,也表现了他们不同的理想和追求。 | C.最后两句提出弥合“代沟”的方法,“生命的支点”可以理解为追求真善美的共同目标和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 |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节奏急促,激情昂扬的语言同时使读者可以品味到一种宁静、甜蜜的韵味,受到美好情愫的感染。 | (2)这首诗写了隔代之间亲切对话的情景,诗中那个词语表现了交谈的气氛融洽?(1分) 答: (3)“青春的梦想”和“我们心上的驼铃”分别指什么?(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