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8~9题(8分)减字木兰花纳兰性德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8~9题(8分)减字木兰花纳兰性德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8~9题(8分)
减字木兰花
纳兰性德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8.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分)
9.“转过回廊叩玉钗”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效果?(4分)                    
答案
8.塑造了一个情窦初开,对于爱情既向往又羞涩,急于表达自己的心情而又欲言又止的少女形象。(4分)(能答出害羞的少女的形象给2分)
9.此句是细节描写,细致描绘了少女轻叩玉钗的微妙动作。(2分)通过这一细微的动作描写,含蓄地表现了少女心怀幽情、娇羞难言的复杂心境。(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8~9题。
梅花绝句                                 见梅
陆游                               【宋】何应龙
闻道梅花坼晓寒,                      云绕前岗水绕村,
雪堆遍满四山中。                      忽惊空谷有佳人。
何方可化身千亿,                      天寒日暮吹香去,
一树梅前一放翁。                      尽是冰霜不是春。
8、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梅花绝句》中“梅”的喻体是      《见梅》中的喻体是         (2分)
9、这两诗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试作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回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⑴这首诗中哪两个情境形象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特征的?(2分)
⑵结合全诗内容,请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表现镜中诗人的“颜状”;并说明为何会有如此“颜状”。(4分)
⑶诗中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除对偶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作用?(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8分)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①
辛弃疾
  野塘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②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③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④。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注释】①作者年轻时与安徽池州东流的一位女子两情相洽。淳熙五年途经旧地,重访不遇。 ②刬(chàn)地:宋时方言,相当于“无端地”。 ③绮陌:多彩的街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苍。 ④纤纤月:形容美人足纤细。
8.古人吟诗填词讲究炼字。请就上阕中“又”、“欺”二字选择其一,谈谈它的妙用。(4分)
答:                                                                  
9.本词的结束句“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历来受到诗评家的推崇。请你说说它妙在何处。(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枕上述梦  陆游
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
生马驹驰铁蹄腕,古铙歌奏锦衣褠
玉关雪急传烽火,青海云开见戍楼。
白首不侯非所恨,咿嘤床箦死堪羞。
注解:①褠(gōu):直袖单衣。②床箦(zé):床席。
(1)请概述本诗首联中“渔舟”意象的意蕴。
(2)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本诗颈联“急”、“开”两字的表达效果。
(3)请具体说明尾联所表达的情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菜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菜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档探亲要经过此地。
8.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