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亦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亦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亦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①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急遣烹②。
答案

(1)诗中描写的细节:船工捕得一条鲤鱼,作者就认为它是从家乡游来的,立即要烹煮鲤鱼,从鱼肚中取出家人的来信。(2分)表达了作者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传递出作者一番思乡的心意。(2分)
(2)颔联描写的是阴冷的天色和汹涌的水势,表现了诗人离乡远行时黯淡、凄凉的心境。颈联描写是已从视线中消失但还在诗人眼前时时浮现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以排遣的乡思乡愁。这两联都是情景交融。(4分)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二首诗歌,完成6、7题。(6分)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见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试分析“都”“惊”在韩诗中的表达效果(3分)
答:                                                                                      
2.两诗都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首诗简析其妙处。(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注】挂席:又做“挂帆”。远公:晋代高僧慧远的尊称。精舍:佛教修行者的住处。
(1)简析第四句中“始”字的表达效果。(3分)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暮春沪水送别》
唐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问:《暮春沪水送别》是怎样融情入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23-24题。(6分)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金陵:指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非指南京。府相:对东道主周宝的敬称,其时周宝为镇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中堂:大厅。此诗是诗人参加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     韦庄:唐末五代诗人。
23、沈德潜评此诗颔联时说:“只是说人间富贵,几如海上神仙,一用倒说,顿然换境。”请你结合沈德潜的评价简要赏析这一联。(3分)
24、诗歌的前三联极写夜宴之华丽,尾联却用了一个“愁”字,这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其后题目。(9分)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
[背景提示]《夏日绝句》写于北宋南逃时期。当时北宋尚有力胜金人、收复中原的机会,但胆小怯懦的宋高宗无心御敌,致使中原蹂躏于金人铁蹄之下。李清照便是受难中的一员。《题乌江亭》写于会昌年间,当时杜牧遭受朝臣排挤,被贬为地方刺史,这对于渴望刷新朝政、干一番事业的诗人来说,自然是痛苦的。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仁宗嘉祐三年(1058)上书主张改革政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被任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他积极推行变法。由于保守派固执反对,新政推行迭遭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退居江宁(现在江苏省南京市)。《叠题乌江亭》就写于这个时期。
针对项羽,后人评说不一,原因在于他们生活的时代、个人际遇不同而致。请结合李、杜、王三人生活背景提示,分析三首诗的写作当时意义:
李诗:
杜诗:
王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