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三日寻李九庄常 建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1)这首诗的二、三两句运用的典故分别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三日寻李九庄 常 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1)这首诗的二、三两句运用的典故分别出自于古代散文名篇《 》 和《 》。(2分) (2)请结合课文《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中的观点,谈谈这首小诗虚实相生所形成的 艺术美。(4分) (3)你觉得诗中没有出场的李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
答案
(1)兰亭集序桃花源记 (2)细味题目中的“寻”字,可知诗人并没有到过李九庄。一二两句主要是实写,描写杨林东渡头的景物以及舟行溪中的愉快感受。三四两句主要是虚写,是根据故人对自己居处所作的诗意介绍而生出的美丽想象。课文《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认为“虚和实的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按照这种观点,本诗中的清丽的画面、愉快的心情和诗意的遥想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得本来容易写得出较平直的诗增添了曲折的情致和隽永的情味,变得更耐人涵咏咀嚼了。(本题不必要求学生写出课文观点,只要能基本说出诗中的虚与实所指,稍加分析即可。) (3)一个情怀高洁的世外隐士。 |
解析
无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羌村三首(其一) 杜 甫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①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②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注①妻孥(nú),妻子儿女。 ②世乱,即安史之乱。 (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五、六两句中的“诗眼”是哪一个字?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诗表现了哪些复杂的感情?(4分) |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 清平乐 五月十五夜玩月 刘克庄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姐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濛濛。醉里偶摇桂树,人间道是凉风。 注:刘克庄(1187—1269),宇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 (1)《清平乐》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名。从这首词的风格看,作者与我们读过的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___________同属______________流派。(3分) (2)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手法来描绘词人“玩月”的?试简要赏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问题。(6分) 山 家 刘 因 马蹄踏水乱明霞, 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 雀声先我到山家。 请赏析前两句诗中写景的特色。(6分) |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谒岳王墓 袁 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咏西湖 郁达夫 楼外楼头雨如酥,淡妆西子比西湖。 江山亦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①。 注:①:苏轼在杭州任职时在西湖筑防洪堤,后人名之曰“苏堤”。 (1)袁枚诗中涉及到的“伟人”是指明代的于谦和宋代的 。郁达夫的诗句“淡妆西子比西湖”化用了诗人苏轼的“ , ”。(写出原诗句)(2分) (2)“江山也要伟人扶”“江山也要文人捧”两句诗,一“扶”一“捧”,境界各异,试指出“扶”和“捧”的不同含义,然后说说这两首诗的意境有何不同。(6分)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湛江07.2 霁夜 孔平仲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 (2)这首诗运用了衬托对比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