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谒岳王墓袁 枚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咏西湖郁达夫楼外楼头雨如酥,淡妆西子比西湖。江山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谒岳王墓袁 枚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咏西湖郁达夫楼外楼头雨如酥,淡妆西子比西湖。江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谒岳王墓
袁 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咏西湖
郁达夫
楼外楼头雨如酥,淡妆西子比西湖。
江山亦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
注:①:苏轼在杭州任职时在西湖筑防洪堤,后人名之曰“苏堤”。
(1)袁枚诗中涉及到的“伟人”是指明代的于谦和宋代的           。郁达夫的诗句“淡妆西子比西湖”化用了诗人苏轼的“             ”。(写出原诗句)(2分)
(2)“江山也要伟人扶”“江山也要文人捧”两句诗,一“扶”一“捧”,境界各异,试指出“扶”和“捧”的不同含义,然后说说这两首诗的意境有何不同。(6分)
答案

(1)(2分)岳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每空错一字扣1分,每空最多只扣1分。扣完2分为止)
(2)(6分)①(2分)扶:扶持,匡扶,呵护,映衬等(1分)。(袁诗说江山也要伟人扶,强调一个“扶”。“扶”字含义双关,既指人文景观使自然景观具有了生命、活力,有了意义,借死于杭州、葬于杭州的岳飞和生于杭州的于谦这两位民族英雄写西湖,为妩媚缠绵的西湖平添几许慷慨悲壮的阳刚之气,强调人文景观对自然景观的映衬;又指民族英雄匡扶〈保卫、呵护〉江山社稷的伟大意义。)捧:渲染,赞美,歌咏等(1分)。(郁诗说江山也要文人捧,强调一个“捧”,“捧”在这儿是渲染,是锦上添花。诗人以历代诗人画家和其他艺术家对西湖山水胜景的题咏的歌赞,强调文人的渲染对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的重要意义。(亦指江山社稷要有文人的帮衬和美化。)
②(4分)袁诗大气,慷慨悲壮。(由西湖美景与人文景观的关系,联想到伟人对整个江山社稷的意义,含义深沉,主题深刻。)(2分)
郁诗优美,自信豪迈。(将苏轼作为文人对自然山水的渲染的代表,使人联想到许许多多文人对西湖的题咏,内涵丰富。)(2分)。或者:袁诗说江山也要伟人扶,表现诗人对伟人的崇敬(歌颂)。郁诗说江山也要文人捧,(明显从袁诗而来,)但表现出文人的自信与傲气(或不服气),伟人扶正的江山还要靠文人进行美化。(意思对即可)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湛江07.2
霁夜
孔平仲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
(2)这首诗运用了衬托对比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作者辛弃疾________词派的代表,这一词派是宋代大词人______开创的。(2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首词所描写的内容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4分)
(3)唐张继有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辛弃疾这首词中说“明月别枝惊鹊”。请就辛词这句中“别”字的精妙之处作简要的分析。(2分)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词的抒情时说,“忽见”二字是表现词人心情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赏心亭
王硅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注]①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②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
(1)“城压沧波到海门”中的“压”字非常有表现力,请赏析。
(2)从全诗看,作者为什么“怅然”?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千秋岁①
张 先
数声鶗鴃②,又报春芳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③,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④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本词是抒写爱情横遭阻抑的幽怨之作。②鶗鴃:亦作“鹈鹕”,即杜鹃。③永丰柳:凄冷清凉的树,比喻孤寂无靠的女子。④幺弦:琵琶的第四根弦,借指琵琶。
(1)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残春景象?寄予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2)有人说“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是全词思想感情的喷发点,你是否同意?请结合下阕内容作简要说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解答问题: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两首都写到了“春眠”,请指出其不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