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21题。(7分)水龙吟(宋)章楶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21题。(7分)水龙吟(宋)章楶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21题。(7分)
水龙吟
(宋)章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沾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①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①当时,苏东坡被贬谪黄州。
(1)章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一句对杨花的刻画之工非同寻常,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妙。(3分)
(2)章词和苏词都提到了一个“泪”字,试比较其内涵。(4分)
答案
(1)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并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2)章词中之“泪”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玉人)望不见正在“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盈盈”给人以热泪欲滴之感;苏词中之“泪”也是用来比喻杨花,“点点”给人以热泪洒落之感,情感更为沉重。结合背景,这里的泪可以理解为作者被贬谪黄州,心情落寞、不得意之泪(他把自己比作“离人”,朝廷就是他的郎。)
解析
【附:两宋词鉴赏】
《水龙吟》(章楶)这首咏柳花的词曾被苏轼赞为妙绝,但在词史上,人们多赞赏东坡的和柳花词,而对这首原作却颇多微词。实际上,这首词清丽和婉,不失为词中精品。
首句“燕忙莺懒芳残”开篇点题,写燕忙于营巢,莺懒于啼唱,繁花纷纷凋残,表明季节已是暮春;“堤上”,指明地点;“柳花飘坠”,点明主题。破题之后,用“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紧接上句,把柳花飘坠的形状作了一番渲染。它为下文铺叙,起了蓄势的作用。韩愈《晚春》诗云:“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意思是说:“杨花(即柳花)和榆荚一无才华,二不工心计;不肯争芳斗艳,开不出千红万絮的花。韩愈表面上是在贬杨花,实际上却暗寓自己的形象,称许它洁白、洒脱和不事奔竞。章楶用这个典故,自然也包含这层意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写到此,词人竟把柳花虚拟成一群天真无邪、爱嬉闹的孩子,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象荡秋千似地悄悄进入了深邃的庭院。春日渐长,而庭院门却整天闭着。柳花活似好奇的孩子一样,想探个究竟。这样,就把柳花的形象写活了。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这几句深得南宋黄升和魏关之的欣赏。黄升说它“形容尽矣”(《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评);魏庆之说它“曲尽杨花妙处”,甚至认为苏轼的和词也“恐未能及”(《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当然,把这首词评在苏轼和词之上是未免偏爱太过;但说它刻画之工不同寻常,那是确实不假。这几句除了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外,还把它拟人化了,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下片改从“玉人”方面写: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称此词为“闺怨词”,估计就是从这里着眼的。到这里,“玉人”已成为词中的女主人公,柳花反退居到陪衬的地位上了。但通篇自始至终不曾离开柳花的形象着笔,下片无非是再通过闺中少妇的心眼,进一步摹写柳花的形神罢了。柳花终于钻入了闺房,粘在少妇的春衣上。少妇的绣花床很快被落絮堆满,柳花象无数香球似地飞滚着,一会儿圆,一会儿又破碎了。这段描写,不仅把柳花写得神情酷肖,同时也把少妇惝恍迷离的内心世界显现出来。柳花在少妇的心目中竟变成了轻薄子弟,千方沾惹,万般追逐,乍合乍离,反复无常。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这几句既着意形容柳花飘空坠水时为蜂儿和鱼所贪爱,又反衬幽闺少妇的孤寂无欢。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借两个典故,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望不见正在“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章台为汉代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谓其不欲见人,以扇自障面。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唐崔颢《渭城少年行》:“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 即其一例。至于柳与章台的关系,较早见于南朝梁诗人费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已映章台陌,复扫长门扉。”唐代传奇《柳氏传》又有“章台柳”故事。
这首词若有不足,当是上下片主题不一,从而造成了形象的不集中。然而瑕不掩瑜,此词仍值用心玩味。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
第一句:“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因为说的是杨花,似花还似非花这句,就显出味道来了,形态象花,实质不是花。
这里用了似是非是一词,在感觉上有远看一朵花,近看是幅画而恍然大悟的惊喜,不禁赞叹它的神奇。“从教坠”是任凭的意思,无人惜,任杨花坠落。我道:是随风而落。朋友言:从这句来,应该是没风,自然慢慢坠落。我想被风吹落和自然坠落,还是有区别的。正好突出了,前面这个“惜”字,这种连风儿都懒得理会,更不要说人来惜的幽怨。   
再看下一句:“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这一句,他把描写杨花,慢慢引申到写人上来。“抛家傍路”本是描写杨花离开枝头坠落,依依不舍之意。这里用“抛家”带有人的感情色彩,用杨花暗指人远去了,或许还是个赶着做事,无暇顾及其它的人。“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杨花离开枝头是无情,傍在路旁是有情。亲人远去,是无情。赶着做事是有情。细思量,有情乎?无情乎?如果说这一句是引申到人,那下一句“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就完全是拟人化写法了。一幅女子柔肠寸寸绕心头,睡眼朦胧间,双眸似开还闭、似醒还睡,愁绪困难眠之态描写得淋漓尽致。更加衬托出杨花飞飞洒洒,无风自坠的美态。这里的抛家,和拟人,也为后面的孤独埋了伏笔。“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这句完全承接了上句的女子,女子困难眠是为什么?梦中随风万里,找寻郎的去处。偏这梦又被莺啼惊醒,委实让人着恼。
这上阕在我看来,对杨花的描写已是出神入化。而古往今来,都说妙就妙在下阕。“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杨花飞尽,还有来年再开,那恨在那呢?花落了却难再上枝头。这里的花前面指杨花,后面我觉得是泛指。“落红”有“残红”之意,也可暗指初夜。“落红难缀”,也就是说:我此身已属了,可你却离开了,让我怎么办的意思。这里也暗合了尾字“泪”。“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一场春雨过后,那抛家傍路的柳絮何处去了呢?只剩下一池的碎萍。可以想象,“晓来雨过”指昨夜里还相聚呢,天亮时才离开,才更觉心酸,何况还有上面的“困酣娇眼”为铺垫,睡醒了,郎却无踪。这一池萍碎,碎了萍,更碎了心。“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我们在网上看到有人说“三分春色即三分杨花”,这样的解释不敢苟同,这三分春色,该是指春色三分,并不只有杨柳可代,这春色三分,有二分已经落了,傍土而去,剩下一分,也只是一池碎萍。三分也并非是把春色划成三等分,是把事物量化来作形象化比喻,让我们在脑中完成一个鲜明的画面。真是神来之笔,已达生花之境。“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是结尾“不是杨花,是离人泪”,用的是肯定句,暗合上面女子的思郎之情。让情感达到升华。这时,还有什么话可以说的呢。杨花似花,杨花非花,杨花是愁,杨花是泪。
苏轼是北宋豪放词派的先驱,而这首词却是属于婉约派的。单从咏杨花来说,这词无可挑剔,但结合了当时作者的心境,反而觉得让此文为之失色。当时,苏东坡贬谪黄州,心情落寞,文中的泪,正是他当时心情的写照。从中可以看出,他把自己比作怨妇,朝庭就是他的郎。他仍盼望朝庭能再次起用他,对仕途仍然没有彻底绝望。这符合古代文人,学而优则仕,为官入朝,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同时光宗耀祖的传统思想是分不开的。对功名如粪土,他还是没有全然看开,唯感叹年华如流水,岁月空蹉跎。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23—24题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李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23.这首诗前六句主要描摹         ,运笔精细,力求形肖神似,像是严谨密致的工笔山水画。末二句主要描写         ,用墨省俭,重在写意,犹如轻松淡雅的风俗画。(从诗句描写内容方面答题)(2分)
24.诗人写景,往往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试以“柳花惊雪浦”一句为例加以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诗完成21-22题。(6分)
南  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2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4分)
2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作简要的分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分)
(2)有人认为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是全诗的神来之笔。请加以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①月明孤影过,长门②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乡菰③米岸莓苔。
【注】①仙掌:皇宫求仙时以铜铸人托盘承露的一种设施。②长门:汉代宫殿之名,这里指朝廷。③菰(gū):草本植物,果实可食用。
(1)本诗描写的是早秋时节在“胡骑”入侵情境下离散的大雁,它们四散飘飞,哀鸣阵阵,流离失所,寄身江南。第二联描写大雁飞过皇宫的的“孤影”与叫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早雁在文中象征什么?作者借早雁这一形象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溪兴
杜荀鹤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1.两首诗都以溪居生活为题材,但主旨有异,请作简要分析。 (5分)
2.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着怎样共同的特点。请你结合《溪兴》,尝试着对“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诗句中“疑”“急”的妙用作简要赏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